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市州快报 > 甘南州

走一条具有甘南特色的旅游发展之路——甘南藏族自治州旅游产业发展纪实

时间:2018-03-13 14:49:30来源:中国甘肃在线编辑:任稼祥 政虹 罗芳点击:


    中国甘肃在线讯 (据科技部记者报任稼祥 政虹 罗芳报道) 甘南州位于甘肃省西南部,是全国十个藏族自治州之一,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结合部,被费孝通先生称之为“青藏高原的窗口”和“藏族现代化的跳板”,是距内地最近的雪域高原,被誉为人间仙境——“九色甘南香巴拉”。2016年2月被列入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成为了全省首个全域旅游创建州。全州辖7县1市,总面积4.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74万。甘南旅游以其资源类型全、品位高、功能齐、特色浓和原始性、神秘性、多元性著称于世,全州可供开发的旅游资源有7大类、33种、146处,其中:自然景观56处,人文景观90处。丰富的旅游资源、深厚的文化积淀、浓郁的民族风情为甘南发展民族旅游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具有发展旅游的良好基础和广阔前景。
    近年来,甘南州将文化旅游业确定为首位产业,作为稳增长、调结构、扩内需、惠民生的重要支撑,走出了一条具有甘南特色的旅游发展之路,2017年2月在甘南州召开的全省旅游工作会议暨全域旅游创建工作推进会上,甘南州被授予“全域旅游发展创新奖”。


综合指标不断增长 产业地位不断提升


    经过几年的不断努力,全州旅游人数和综合收入由2014年的501.2万人次、22.58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1003.15万人次、46.78亿元,旅游人数、综合收入连续7年以两位数增长,指标增幅位居全省前列,产生了较为明显的综合效益。
    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继州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旅游业为自治州“五大战略”和“五大建设”目标外,州第十二次党代会上,州委再次聚焦旅游业快速发展,确立了“五大生态”的主攻方向,坚持把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第三产业首位产业,提出了率先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奋斗目标。全州各级各部门积极转变观念,整合开发旅游资源,推动资源优势向产品优势转化,形成了“大旅游”的发展观念和氛围,进一步提升了旅游业在甘南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加快实施“6955”交通突破行动,甘南夏河机场除已开通的西安—夏河—拉萨、银川—夏河—成都2条航线外,今年还要开通重庆—夏河—天津航线,与西安、成都、拉萨、银川等省会城市客源地市场联系不断扩大。临合高速、迭宕公路建成通车,与周边市州3小时经济圈初步形成。玛久、合和、夏同公路全面开通,州内7县1市交通网络已经形成。兰合铁路开工建设,西宁经合作至成都铁路顺利推进,甘南州“大交通”格局已初步形成,极大方便了游客出行。
    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商、养、学、闲、情、奇”旅游要素,全州加大投入力度,持续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现已开发利用旅游资源达50多处,有国家级旅游景区27处,其中:国家4A级景点6处、3A级10处、2A级11处。建成了一批星级饭店和农牧家乐,现有星级饭店39家,其中四星级4家、三星级21家;农牧家乐971户,其中星级110户,能团体住宿的493户;直接从业人员达15000人以上。全州星级饭店实有客房2826间,床位5581张;非星级酒店实有客房11314间、床位24727张;农(牧)家乐实有客房2717间、床位9183张。大力扶持旅游商品生产销售企业和旅行社,现有旅游商品生产销售企业18家、旅行社9家。
    整合资金,加大媒体广告投放力度,采取“走出去”促销推介和“请进来”踩线采风,加强客源市场认知力度和感知力。通过持续和强力宣传,“九色甘南香巴拉”旅游品牌已成为全省重要旅游目的地和国内外知名旅游热点地区,先后被国内外旅游权威评级机构评为“西部最具魅力的旅游景区”、“‘让生命感受自由’的世界50个户外天堂”、“‘梦幻之旅’人一生要去的50个地方”之一、“中国最具民族特色旅游目的地”、“国家精品旅游景区”、“中国最美的生态低碳旅游目的地”等,深受国内外游客的喜爱。在2016最美中国榜盛典中,甘南旅游荣登“2016最美中国榜”,荣获“最美中国·推动全域旅游示范目的地”称号。2017年世界摄影(旅游)大会暨第五届国家摄影大典上荣登“中国十大摄影旅游圣地”,成为全省唯一入选地区。
    围绕“突出民族特色、展现历史文化、体现生态山水”三大优势,全力培育以冶力关、大峪沟为代表的山水生态游,以拉卜楞寺、郎木寺为代表的宗教文化游,以天下黄河第一弯为代表的草原湿地游,以腊子口、俄界会议遗址为代表的红色文化游。特色旅游商品和旅游纪念品洮砚、唐卡、绘画、金银饰品、织锦、刺绣等开发不断丰富,满足了游客需求。


强化领导推进改革 突出特色创新发展


    创新领导体制,在全省率先成立党政“一把手”任双组长的州文化旅游发展领导小组;高规格、大范围召开旅游发展大会,邀请省上领导和专家学者到会指导;州县市旅游局“局”改“委”工作稳步推进,“大产业、小部门”的体制困境得到破题。推进大景区改革,拉卜楞、冶力关大景区建设规划通过省上评审,体制改革方案已由省政府批复通过,管委会机构设置经省编办批复,正在抓紧组建,大景区资源整合移交工作有序推进。成立了大景区建设指挥部和10个工作小组,召开了大景区建设推进会,对2017年大景区建设工作进行了扎实的安排部署。健全保障体系,设立了全省首家旅游发展研究院,初步构建了甘南旅游“智库”。逐年加大旅游专项资金投入,2016年,旅游管理与服务支出13517万元(全州一般预算支出总计1492868万元),旅游发展基金支出330万元(基金支出总计41042万元)。建立了州县旅游投融资平台,成立了注册资金129亿的州文旅交建集团,为旅游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编制完成了《甘南州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等36个专项规划,加紧编制《甘南州全域旅游总体规划》,为全州旅游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产业升级优化了顶层设计。先后出台了《中共甘南州委甘南州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甘南发〔2015〕5号)、《甘南州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实施意见》(州政办发〔2016〕26号)、《中共甘南州委甘南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甘南州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实施方案的通知》(甘南发〔2016〕19号)等指导性政策文件,明确了目标任务,指明了方向路径。
    州县市不断加大投入,“十二五”期间,通过发改渠道争取落实全州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6个,完成建设任务20个,投资总额10.17亿元,重点实施了一批以当周草原、桑科草原、郎木寺、大峪沟、阿万仓、翠峰山景区等为代表的景区道路、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游步道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6.8亿元在冶力关、大峪沟等景区建设游客服务中心等21个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加紧建设,通往冶力关等重点景区的5条旅游道路加快实施。顺应自驾游发展新趋势,制定了《甘南州道路观景台设置暂行标准》,修建了52处特色鲜明、功能完备的观景台,每一处观景台都修建了停车场、游步道、观景平台和旅游厕所,配备了海拔提示、标示标牌等服务设施,有力提升了全州旅游服务质量和整体形象。持续推进“厕所革命”,2016年新建旅游厕所47座,改造维修38座,被国家旅游局授予“2016年全国厕所革命先进市”称号。规范旅游标识标牌体系,在公路沿线、交界地区、重点景区附近设置了藏、汉、英三种语言的“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区”标识牌和周边景区导览牌,为广大游客提供了更贴心的服务。完成了智慧旅游一期项目建设,甘南旅游政务网、甘南旅游网、甘南旅游英文网上线运营,州县市10个官方旅游微信公众号开通使用,A级景区、星级酒店wifi覆盖面进一步提高,形成了多渠道、全天候、广覆盖的旅游立体宣传矩阵和便捷化、智能化、人性化的游客服务平台。
    州委、州政府把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区建设作为一项发展之计、稳定之举、改革之策、民生之道,出台了《抢占绿色崛起制高点 打造环境革命升级版甘南州纵深推进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意见》,组织全州干部群众在城区、乡村和景区大打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攻坚战和持久战,创造了全域干净宜人的旅游环境。把城市维护工程、亮化工程、绿化工程有机结合,按照“城景一体”理念打造美丽城区,建设了一批具有高原特色、彰显藏区文化、体现现代文明的精品亮点工程,丰富了群众和游客的夜间文化生活,展示了藏乡甘南的独特魅力。深入开展“绿色出行、低碳生活、健康人生、廉洁社会”主题活动,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持续开展义务植树、荒山绿化、庭院绿化等活动;在全州范围内实行“禁塑令”,杜绝了白色污染;鼓励广大群众亲近自然,开展徒步踏青、骑行观光、浪山度假等低碳出游方式,共同营造了宜居宜游全域旅游环境。
    宣传推介走出国门,组团赴丹麦参加了北欧旅游博览会,与丹麦国家旅游局签订了合作备忘录,赴日本、韩国、尼泊尔等国家开展文化旅游宣传推介,初步开辟了国外旅游市场。整合资金在央视投放宣传片,组织8县市赴主要客源地开展宣传推介活动,成功举办了“全国骨干旅行社走进甘南”、“中国国家地理走遍九色甘南旅游达人采风踩线”等活动,显著提高了甘南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高质量举办了2016年世界旅游形象大使中国少数民族赛区甘南总决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族服饰展演、全球香巴拉国际摄影大典暨香巴拉世界摄影论坛等重大活动,连续举办香浪节、赛马会、拔河节、楹联文化节、自驾狂欢节、锅庄舞大赛、则巴邀请赛等节庆赛事,形成了“月月有节会、县县有特色、处处有惊喜”的生动局面,吸引了四方游客的到来。积极与兄弟市州的跨区域合作,编制四省藏区交界地区旅游业协同发展规划,组建“三省七州市区域旅游合作组织”,主动融入“黄河上游大草原”和“大香格里拉”旅游经济圈,区域联动发展的势头进一步增强。
    完善执法机制,在旅游执法支队的基础上,从14个执法部门抽调精兵强将,组建了甘南州旅游综合执法局,有力提升了旅游市场监管的权威性、有效性。在全省率先探索旅游赔付新模式,出台了《甘南州旅游消费侵权先行赔付办法》,建立了旅游消费维权机构先行赔付机制,搭建了侵权纠纷突发事件化解平台,受理咨询3200人次,现场处置210件,先行赔付5.6万元,“甘南放心游”品牌逐渐打响。扎实开展旅游市场综合整治和安全检查,加强对无证经营、欺骗和强迫消费等旅游市场乱象的治理,不断提高文明旅游度和游客满意度。修订了《甘南州旅游管理条例》,制定了《自驾车房车营地建设标准》、《观景台设置暂行标准》、《旅游厕所标准(试行)》等行业标准,《甘南州“农(牧)家乐”星级等级标准》成为全省首部地方旅游行业标准。坚持以赛代训,连续举办了星级饭店服务技能大赛等活动。2014-2016年,举办了各类旅游从业人员培训班88期,培训10403人次。
    深化文旅融合,深度挖掘“非遗”等文化资源,创排了《唐东杰布》、《卓尼土司》、《迭部恋歌》等文艺精品。坚持文艺巡演机制,组织8个专业文艺院团在甘南大剧院开展全州文艺汇演,与10余家知名旅行社签订了商业演出包团协议,鼓励引导民间文艺团体在城区广场定时定点开展锅庄舞演出,在旅游专业村组建农牧民文艺演出队。推进农旅融合,实施了万亩油菜花观赏带和3条绿色长廊建设,倾力打造“最美彩色风景线”和起于兰州、止于成都,跨越九寨沟景区横贯甘南夏河、合作、碌曲全境的“最美213国道自驾游线路”,起于兰州、止于色达,跨越年宝玉则景区,横贯甘南全境七县一市的“中国西部最美民族风情自驾游线路”。探索体旅融合,成功举办全国露营大会、全国山地穿越挑战赛、藏地传奇自行车赛等品牌赛事,把体育赛事变成了流动的景点。促进商旅融合,整合州内物产资源,开发唐卡、洮砚等特色旅游商品,支持“藏宝网”、“拉卜楞网城”在线销售,满足了游客购物需求。
    围绕高原生态、民俗风情、红色圣地、宗教文化等主题的观光游、体验游、朝圣游等旅游业态日益成熟,自驾游、乡村游等旅游新业态蓬勃发展,卓尼“洛克之路”获中国自驾游线路人文金奖。以全州“十三五”期间1500个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为载体,大力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每年选择60个适宜发展乡村旅游的自然村作为旅游专业村,按照A级景区标准进行打造。2016年整合资金33.3亿元重点改善乡村道路、停车场、旅游厕所、旅游标识标牌等基础设施,形成了以香告、庙沟、则岔为代表的旅游专业村,冶力关镇池沟村、益哇乡扎尕那村被评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22家农家乐被评为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为四省藏区农牧村发展探索了路子,做出了示范。同时,采取政策指导、项目扶持、惠农贷款、免费培训等方式,积极鼓励和引导农牧民群众参与旅游经营开发,扶持贫困户发展农(牧、藏、林)家乐,开发游牧生活和民俗文化体验产品,既满足了游客需求,又促进了农牧民增收。


创新绿色开放共享 做全域旅游大文章


    下一步,甘南藏族自治州全州旅游工作将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创新工作机制、牢抓项目建设、强化宣传营销、注重行业管理,不断推动甘南旅游转型跨越、提质增效。
坚持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目标,抢抓“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建设机遇,深度融入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和国家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建设,整合开发文化旅游资源,推动资源优势向产品优势转化,加快实现旅游产业现代化、旅游产品特色化、旅游主题品牌化、旅游市场国际化。全力打响宗教文化、民俗风情、高原生态、红色旅游4大主题旅游品牌,倾力打造黄河、洮河、大夏河、白龙江“三河一江”风情线,重点建设土门关至郎木寺、合作至岷县西寨、郎木寺至两河口3条绿色旅游走廊和万亩油菜花观赏带,加快国家级高原特色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促进形成点线面联动发展的文化旅游产业新格局。大力支持旅游集散中心、旅店业、农牧林家乐和夏季旅游帐篷城建设,打造10大旅游名镇和一批旅游专业村。全面提升完善八县市县城旅游服务功能,合作市率先创建旅游文化名城。加快开发一批休闲度假、藏医药保健、深度体验、研学旅行、低空飞行、滑冰滑雪、温泉药浴、自驾游等旅游新业态,打造四季游项目。加强与周边省区和丝绸之路沿线省份的跨区域合作,做大做强大九寨北线和丝绸之路南线精品线路,主动融入“黄河上游大草原”和“大香格里拉”旅游经济圈。力争到2021年,全州旅游人数达到1500万,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00亿元。
    围绕2017年接待游客11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50亿元的目标任务,按照“一个县市重点打造一个核心景区”的思路,深化文旅融合,深度挖掘各类文化资源,开发民族服饰展示、唐卡绘制、洮砚制作、青稞酒酿造工艺等民俗文化产品,举办特色文艺活动。推进体旅融合,举办 “藏地传奇自行车赛”等体育赛事活动,开发动感漂流、徒步穿越、登山攀岩等运动项目。加大农旅融合,加快桑科、阿木去乎、尕海、阿万仓等草原帐篷城和演艺城建设,打造一批农牧生活体验、民族歌舞观赏等产品。促进商旅融合,加大旅游商品研发、生产、销售,推出以“甘南礼物”为主题的“必购旅游商品”。挖掘传统藏餐文化,征集一单“甘南味道”特色食谱,打造“舌尖上的甘南”。在城区和重点景区设立旅游商品专卖店,支持旅游商品在线销售。整合资源,形成宣传营销大声势,前往主要客源地和省内兄弟市州推介营销,邀请知名媒体、旅行社、摄影家协会、户外俱乐部等采风踩线。按照“一县(市)一节会、一县(市)一赛事”的原则,继续办好特色节庆赛事活动,持续提升甘南旅游的知名度。立足乡村,促进旅游扶贫大提升。主动融入全州脱贫攻坚主战场,按照国家3A级以上旅游景区建设标准,创建10个旅游名镇。以全州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为平台,重点打造66个旅游专业村。以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为抓手,加快国家旅游局确定的75个旅游扶贫重点村建设。大力发展农(牧、藏、林)家乐,年内创建示范性农(牧、藏、林)家乐200户。加强监管,营造甘南旅游大环境。加快建立权责明确、执法有力、行为规范、保障有效的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机制。


相关文章
中国甘肃在线关于我们|媒体合作|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友情链接 | 友链申请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Copyright©2006-2019中国甘肃在线(甘肃地方门户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