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国内资讯 > 甘肃资讯

鏖战贫困

时间:2015-07-16 10:50:55来源:中国甘肃在线编辑:马海花点击:

     本报记者李玉成 陈斌 赵永刚

  “为了选准贫困户,做好村里今年扶贫项目实施的前期工作,我已经有四个晚上没有合眼了。”高平镇上梁村党支部书记李金贵说。在李金贵看来,今年是村上投资项目最多、帮扶资金量最大的一年,他虽然辛苦,但付出是值得的。

  和李金贵一样忙碌的还有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派驻的帮扶工作队和镇上干部,他们吃住都在村上,也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要让上梁村摘掉贫困村的“帽子”。

  在泾川县,91个精准扶贫帮扶工作队进驻到黑梁河流域、红河流域、泾汭河面山、北部干旱山塬区4个特困片带,帮助贫困村实施扶贫项目、改善基础条件、发展致富产业,全县干部上下一心打响了一场因地制宜、精准施策、聚集发力的精准扶贫攻坚战。

  精准谋划,片带推进,挂图作战

  泾川位于国家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全省58个扶贫重点县之一。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扶贫攻坚难度大以及扶贫项目资金有限等问题,是摆在全县干部群众面前的严峻现实。

  精准扶贫工作一开始,泾川县决策者深刻认识到:精准扶贫的首要条件是谋划要到位。

  谋划出思路,思路决定出路。

  为了厘出精准扶贫的思路,从5月份开始由县上四大家领导带队深入贫困乡村集中进行调研。

  太平乡党委书记韩东堂至今对县上领导在他们乡精准扶贫调研记忆犹新,县委书记李全中带领人大、政府、政协主要领导和相关部分负责人从早上7点开始到晚上7点对黑河川区的贫困村逐村逐户进行调研,中午没有休息也没有到乡政府吃饭,乡政府只给调研组送了馒头和矿泉水。

  在领导调研的基础上,全县14个乡镇、105个县直单位的2000多名干部深入贫困村组织群众评议贫困户,并为贫困村、贫困群众建档立卡。

  同时,把甄别出的91个贫困村4.85万贫困人口细分为黑梁河流域、泾汭河面山、红河流域、北部干旱山塬区4个特困片带,县扶贫办制作印发了《泾川县特困片带分布图》,采取“挂图作战”的方法,分类施策,精准帮扶。

  一张精准扶贫的“作战图”挂到了墙上,也挂到了泾川县广大干部群众的心里。

  精准包抓,领导包点,干部驻村

  精准扶贫的思路明确后,全县广大干部齐心协力,全力打赢这场扶贫攻坚战。

  县级领导带头真帮实扶,带头抓点示范。县上对省市领导帮扶之外的69个贫困村安排33名县级领导进行包抓。

  县级领导有了精准扶贫的责任村,四大家主要领导每人包抓一个示范村,树立典型,打造样板。

  泾川县扶贫办副主任吴晓峰说,四大家主要领导的包抓村全部安排在了最贫困的黑梁河流域特困片带。

  太平乡朱家沟村是泾川县委书记李全中的包抓示范点,地处黑河流域中段,地形狭长,人口居住分散,224户963口人有的住在山上、有的住在沟里、有的住在路边,一部分年轻男子到条件好的地方当了上门女婿,女子嫁到了外地,有的家庭只剩下年迈的老人,人口也是负增长,年轻人都不愿意回到村子里。

  “黑梁河川区有山有水,有广阔的土地,我们要通过精准扶贫改变这里的贫困面貌,让进不了城市、回不到故乡的农民工返回家乡,守住这一片热土。”泾川县委书记李全中在朱家沟调研精准扶贫工作时说。

  朱家沟如何脱贫?李全中带领帮扶工作队,组织召开群众代表大会、村组干部会,和群众商量决定实施下山入川工程,在川区开阔地带修建群众居住区,并高标准配套水、电、路、渠、村部、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为留守老人修建老年人幸福寓所。

  沿着弯曲的双河公路,驱车在黑梁河流域特困片区领导包抓示范点采访,到处是修路、架桥、盖新房、建大棚的火热场景。精准扶贫,让沉寂的黑梁河有了生机,也让群众看到了希望。

  领导包抓示范点,干部驻村抓落实。在高平镇上梁村,驻村的县人大办副主任刘永强格外忙碌,村上要集中修建小康屋,新建村部、文化广场和老年人幸福寓所,涉及到3户群众拆迁,他上门做群众工作。面对居住了几辈人的老屋,群众舍不得,他为群众讲清了政策,帮助解决了困难,3户群众喜笑颜开,终于答应搬迁。

  刘永强介绍,镇上的干部和他们帮扶队的干部都住村上,吃饭专门设立了管饭点,他们每人一顿饭交10元的伙食费。

  一村一单位,一户一干部,帮扶工作队、双联干部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制定帮扶计划,落实帮扶措施,使贫困村的群众早日过上小康日子。

  精准施策,因地制宜,到户帮扶

  西王村是泾川北塬玉都镇一个纯山区村,汽车沿着弯曲的山路行驶了半个多小时后,停在了一块荒芜的草地上。

  我们小心翼翼走过用两根木椽搭建的便桥,沿着羊肠小道走进西王组农民王浩仁家,敞开的院子没有大门,5孔窑洞已破烂不堪。73岁的王浩仁在院子里摊开他和老伴割的麦子,说要用驴碾麦子。和他攀谈得知,儿子儿媳在新疆打工,两个孙子也跟随着在新疆读书,他说因为村子条件差,他们都不愿意回来。听说这次精准扶贫要把他们搬上塬,老两口第一个报了名。

  最让王浩仁夫妇高兴的是,儿子在电话里给他们说,搬上塬以后他们一家4口也就都回来了,全家就能团圆了。

  像西王村这样扶贫成本高、开发难度大的贫困村,泾川县帮助贫困群众剜穷根、挪穷窝。如今,借助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贫困村的村民将要上山进塬,在距镇政府2公里的地方,规划了6栋住宅小区,并配套水电路暖等基础设施。西王村党支部书记赵小军说:“我们从最贫困的地方,一下子搬到了镇上,这是我们想都不敢想的。”

  把精准扶贫和新型城镇化相结合,地处北部干旱山塬区的西王村群众离他们的小康梦越来越近了。

  不搞一刀切,因地制宜,标本兼治,这是泾川县精准扶贫的思路目标,也是行动指南。

  在黑梁河、红河特困片区,该县把精准扶贫与中心村建设相结合,依托扶贫整村推进、异地搬迁等项目在高平镇渠刘村、太平乡荒场村等14个行政村实施精准帮扶,目前,已安排财政扶贫资金2800万元,实施贫困村硬化村组道路26.2公里,衬砌排洪渠32.04公里,砂化村组道路21.2公里,新建水过面桥2座,实施“五改三建”78户。

  在泾明乡白家村,一个小村子有山有水,牛角沟还曾出土泾川古人类头盖骨化石。为了盘活现有的资源,把精准扶贫和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全力打造生态旅游品牌。

  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的精准帮扶新模式,让泾川县的精准扶贫更接地气。

  接地气,更要有底气,这个县精准扶贫的底气不仅来源于干部的齐心协力,同时也依靠政策的倾斜、项目的支撑。

  县上把今年新增财力的20%列为扶贫专项预算,对集中清理的财政账户滞留资金的1600万元用于精准扶贫工作;统筹整合以工代赈、一事一议、危房改造、农村道路建设、易地搬迁、水利水保、“五改三建”等项目资金,着力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

  “实施通村道路78.8公里,硬化村内主干道路757公里,解决70个贫困村6624户2.6万人安全饮水问题,完成贫困乡村中低产田改造6万亩,实施危房改造4365户、整组搬迁2705户……”在全县精准扶贫工作会议上,泾川县委书记李全中掷地有声地说。

  精准帮带,先富引领,后富跟进

  精准扶贫,谁来扶?

  在领导干部带头扶、双联干部结队扶、帮扶队驻村扶的基础上,泾川县结合双联行动中开展的“先富帮后富、共同奔小康”主题实践活动和“返乡手拉手、共筑小康梦”等活动开展,引导社会团体、非公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攻坚,把贫困农户引进市场,增加收入。

  丰台乡西头王村农民尚小荣是村里有名的“养鸡大王”,2014年尚小荣的养鸡场产蛋300多吨,纯收入80多万元。

  先富起来的尚小荣,也参加到精准扶贫的队伍中来。他帮同村的刘宝元建鸡棚、赊欠鸡苗,刘宝元也学着养起了蛋鸡,今年已经收入8万多元。在尚小荣的带动下,村里先后有6户村民跟着他发展起了蛋鸡养殖。

  高平镇是泾川南塬果品种植大乡,适宜区果品实现了全覆盖。但一部分家庭都是年迈的老人务果树,他们缺劳力、缺信息、缺资金。高平镇成立了双联联谊会,让先富起来的人参加到这次精准扶贫中来,为贫困群众提供资金、信息、技术,扩大了精准帮扶队伍。

  “今年,联谊会帮我给果树拉枝,还给我家的果园投资了5袋尿素、5公斤黑地膜,这帮了我的大忙”。高平镇三十里铺村庙头组史来贵的儿子儿媳都在银川打工,镇上的双联谊会帮他管果园,他逢人就夸联谊会的好。

  目前,全县共有1860名“先富人员”参与精准扶贫,帮贫扶困户2214户,354名在外成功人士结对帮扶850户贫困户,先后落实各类帮扶资金60.5万元,帮助砂化道路3.5公里,帮助开展果园标准化管理1650亩,建成养殖小区1处,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35场,培训农民1520多人,通过党员致富户、产业富裕户、协会带头人和民营企业家等“先富人群”的引领,激发了贫困群众自主创业的热情。

 

相关文章
中国甘肃在线关于我们|媒体合作|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友情链接 | 友链申请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Copyright©2006-2019中国甘肃在线(甘肃地方门户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