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频道 > 教育资讯

“筑梦成昆”暑期社会实践团调研学习:回访校友座谈,感悟成昆精神

时间:2019-07-21 23:25:01来源:中国甘肃在线编辑:赵小春点击:

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框架,感受“一带一路”为沿线城市国家带来的变化,进一步感悟成昆精神,紧紧依托建筑施工企业和地方产业,培育土木学子从事工程活动的责任意识、实践能力、综合知识、系统观念、协作品质和创新精神,增强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担当,7月20日,兰州交通大学“筑梦成昆”暑期社会实践团成员到访中铁二局,与企业领导、行业专家、优秀校友欢聚一堂,忆往事峥嵘岁月,看今朝时代伟业,畅未来科技发展。

图片1.jpg

实践团成员与中铁二局参会人员一同观看纪录片。

观影片忆峥嵘岁月

在座谈会开始之前,“筑梦成昆”暑期社会实践团成员与中铁二局参会人员一起观看了纪录片《西部往事——成昆铁路》。通过老一辈铁路人真实历史口述和各种感人的珍贵画面回顾,暑期社会实践团成员重温了铁道人奋战成昆铁路的历史。

成昆铁路沿线的地质条件十分复杂,各种各样的不良地质基本都有,其三分之二为崇山峻岭、奇峰耸立、深涧密布,滑坡、危岩、落石、崩塌、泥石流、岩溶、岩爆、有害气体、软土粉砂等等在修筑过程中时有发生,被称为“露天地质博物馆”,铁路沿线地带更是被外国专家们称作“铁路禁区”,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不可能修筑铁路的地方。

当时铁路人生产生活条件异常艰难。线路的勘察设计者,穿着草鞋,带着干粮,沿着陡峭的山路前行,将小图板放在膝盖上,画出了设计图,为后续施工提供了基础。当时提出了东线、西线、中线三种方案,因为此时正值中苏合作时期,技术人员将方案拿给苏联专家指导,苏联专家最后在三个方案中选来选去,选中了海拔最低,路程最短的中线方案,认为“勉强可行”。但如果采用西线方案,成昆铁路就能辐射到包括四川、云南在内的7个地级市、地区、自治州和50多个县其经济价值不言而喻。最终,铁路人排除万难,选择了影响最大、效益最好的西线方案。人民群众也对铁路修建给予了相当大的支持,彝族地区的人民,帮忙沿着羊肠小道搬运材料,甚至腾房让屋,欢迎筑路大军。施工地点没有公路,铁道兵就把大型设备拆成零件,人拉肩扛的运送上去后在施工现场进行组装。当年,护送红军抢渡金沙江的老船工杨成顺大爷,又载着铁道兵奔向了修筑铁路的“战场”。

图片2.jpg

兰州交通大学校友分享成长经历。

听谈话悟成昆精神

中铁二局员工、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2015届年轻校友李玉飞说:“在我工作的四年中,我见证了新时代的铁路工作者,以崇高的责任意识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为基调,以艰苦奋斗、严谨认真、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形成了卓越的职业素养,继承并发扬着成昆精神,努力为我国铁路建设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中铁二局项目经理、兰州交通大学结构工程97届校友商海滨动情地讲到:“作为铁院的学生、中铁二局的一员,我深深地知道成昆铁路修建的艰难,我相信老一辈铁路人的成昆精神,必将在新一代筑路者身上折射出更为靓丽的色彩。”2015届给排水专业校友巴宗泽谈到:“自己非土木专业出身,分到项目参与成都地铁建设,自学土木专业知识,以个人成长为例,希望师弟师妹们在校期间储备专业知识、工作中积极融入团队、多学习积累、生活中努力提升自我。”中铁二局人力资源部李晋阳科长向实践团成员介绍到:“‘一带一路’战略为沿线城市和国家带来了建设机遇,中铁二局在新时代建设浪潮中,勇于争先、乐于奉献,甘做开路先锋。交大毕业生留得住、用得上、专业强、意志坚,大多数在单位迅速成长为管理能手和技术骨干。中铁二局率先在系统内试行至少五个模块轮岗实习制度,最大程度发掘每一位新入职‘铁小匠’无限潜能,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人才培养模式,多途径的人才晋升通道,破解职业发展瓶颈,以良好的环境聚才育才,希望交大土木学子向校友师长们看齐,广袤天地,大有作为。”

图片3.jpg

实践团成员与中铁二局参会人员座谈。

细反思谈交流体会

“筑梦成昆”暑期社会实践团的成员们,谈到了自己对于成昆精神的体会。曾经的铁道兵兵种已经消失,但那个时候传承下来的梦想却依旧完整无缺的保留在那一代人们的心中,即使岁月流逝,但那种英雄情怀,那种孜孜不倦的追梦精神、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勇挑重担的担当精神,却随着这雄关漫道,在列车碾过铁轨的轰隆声中,永远的延续了下去。

暑期社会实践团成员们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继承和发扬成昆精神,将成昆精神融入自己的血液,向先辈们学习,不畏惧艰难坎坷,艰苦朴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图片4.jpg

实践团与中铁二局参会人员合影留念。

相关文章
中国甘肃在线关于我们|媒体合作|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友情链接 | 友链申请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Copyright©2006-2019中国甘肃在线(甘肃地方门户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