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市州快报 > 白银市

“苦瘠”褪去“甘味”来——白银市靖远县箬笠乡易地搬迁助推乡村振兴工作纪实

时间:2021-10-27 00:57:02来源:中国甘肃在线编辑:赵小春点击:

中国甘肃在线白银讯 这是前所未有的减贫实践——大力实施扶贫治本之策:挪穷窝、换穷貌、改穷业、拔穷根。

这是掷地有声的庄严承诺——决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14585027贫困群众搬出大山,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

2018年以来,靖远县箬笠乡,一场改变贫困群众命运的大迁徙生动上演。搬出世居的大山,作别眷恋的土地,向着希望迁徙。故园,不再是肠断处;山外,此心安处是吾乡

nEO_IMG_图片1.jpg

希冀,跳出“穷窝窝”

一边是连绵起伏的山峦,一边是岁月冲刷的沟壑,若笠塬,静默于大山深处,任时光无语

若笠,一个美丽的名字,但这里交通不便看病难、道路崎岖上学难、山高坡陡产业起步难、生态脆弱改善生存环境难。一代接续一代,祖辈们靠着勤劳的双手始终也没有打开幸福富裕的生活密码

在原箬笠乡牛庄村咀社的老党员马志强的记忆中,故土的艰辛记忆刻入脑海,一生难忘。“说起老家的苦那是名副其实。高原旱地无论种多少十年有九年颗粒无收我们全家5口人15亩地广种薄收,食不果腹。全家只有两间土坯房人多不够借村里的房子暂住靠天吃饭一年的收入勉强填饱肚子一年四季都是白水面条。平时家里最重要的活就是拉水我们村还算离黄河近一点的一个来回五个多小时架子车拉一桶水400最多可以坚持两天。

除了取水之苦,生活的苦楚无处不在。村子距离学校约8公里家长半夜四点就起床张罗送孩子上学到县城开一次家长会来回需要两天遇到生病路陡车少到不了医院小病拖成大病的屡见不鲜。

nEO_IMG_图片2.jpg

图为原箬笠乡的农户居住条件

在箬笠在外的游子提及故乡,总会感叹一句“想人不想地方”想人为什么又不想地方原来箬笠平均海拔1800山路十八弯十有九年旱滴水贵如油在这里有的老人一辈子都不曾离开过自己的村庄祖祖辈辈重复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为填饱肚子起早贪黑的的苦日子

苦瘠的地方,贫苦的日子,箬笠的“苦” 如此真切地镶嵌在老百姓的衣食住行里 有形状、有神态、有情节成为了一幅幅具体清晰的画面组成了一代代大山儿女苦不堪言的人生。久困于穷,冀以小康。如何破解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困境?搬出去成为箬笠群众最真切的渴盼。搬出去,是奔向美好生活的历史选择;搬出去,是走向脱贫致富的必由之路;搬出去,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必然抉择。

安居,过上“新生活”

2018易地搬迁政策像一轮初升的太阳给整个箬笠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希望乘着脱贫的东风在各级领导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下苦瘠褪去,甘味渐来,冬去春来,悄然换了人间。随着基础设施大力完善富民产业日趋成熟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箬笠乡的父老乡亲终于苦尽甘来过上了几代人魂牵梦萦的好日子。

nEO_IMG_图片3.jpg

20196马志强成为首批从箬笠大山深处搬迁出的村民。他们一家搬到了位于靖远县离县城不远的富民小区。望着眼前整齐有序的小区楼房马志强感慨地说:“我是做梦都没想到有生之年可以过上这么好的日子

说起新生活的甜马志强拉开了话匣子。他告诉记者,住进楼房后不用挑水拧开龙头就是自来水;不用生炉子暖气干净暖和。不用半夜起来送孩子下楼就是学校再也不用担心下雨下雪孙子回不了家。儿子儿媳也在外面打工自己还在门口的香菇棚隔三差五打工一年也可以有一万多的零花钱小日子过得很幸福

同样从箬笠搬到富民小区的,还有杨天芳。48岁的她性格有点腼腆穿着干净得体刚从香菇大棚干活出来微笑着和熟人打招呼农闲的时候她都在棚里务工一年收入2万多两个孩子一个上大学一个已经毕业加上政府的低保补贴生活比在老家好了很多说起搬迁后的新生活,杨天芳眼睛里有泪花闪烁。她告诉记者:“我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以前在老家没有自己的房子都是借住后来政府帮忙盖了两间老家的地我一个人也无法耕种主要靠政府低保过日子每年送孩子上学都是东拼西凑。自从搬到富民小区才感觉过上了好日子。

2018箬笠乡14585027名老百姓被安置在金三角、坝吴、碾湾坪3易地搬迁安置点,其中贫困户10574420人。投资1100.5万元实施乡村道路硬化、砂化工程,完成通乡通村道路硬化28.21公里、砂化6公里、道路整修1.74公里、路基38.9公里、边沟11公里。投资63.63万元实施道路亮化工程,在升阳、曹岘2个村安装太阳能路灯180盏。乡村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配备全部达标,投资80万元对乡卫生院进行了改造,新建成村卫生室5个。投资220万元建成若笠中心幼儿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学生无失学辍学;兜底保障实现应保尽保“两不愁、三保障”全面达标

nEO_IMG_图片4.jpg

 

乐业,踏上“康庄道”

搬得出、稳得住是总要求,能脱贫、可致富是硬道理。为做好搬迁后半篇文章箬笠乡因地制宜,各显所长,为搬迁困难群众叩开了一扇扇脱贫致富之门。

蒙克强是箬笠乡的老百姓易地搬迁后安置在了坝吴新农村。刚搬过来时由于分到户的土地渠道维修等问题家里没有经济收入因此他和妻子到就近的香菇棚打工一年收入在30000多元。按蒙克强的话来说,自从搬迁后,“日子过得真舒坦!”

nEO_IMG_图片5.jpg

图为箬笠乡搬迁安置点坝吴新农村

“搬出土坯房住进这么好的房子生活条件各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和媳妇去年干了一年把家里的家具家电都添置齐全了。现在不仅住的好门口就可以挣钱再也不用背井离乡去打工。”蒙克强笑言道

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在箬笠乡这九个字被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近年来箬笠乡推进特色产业“覆盖到户、达标到人”,通过“龙头企业+乡合作联社+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按照人均5000元,户均最高不超过3万元标准,对坝吴及碾湾坪两个安置区901户进行了安置区后续产业发展配股,将1872.5万元统一配股到乡办合作联社集中发展安置区设施香菇脱贫产业园。同时,利用2018年结余资金35.65万元和2019年产业巩固提升资金143万元为2018年未享受产业补助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统一配股联合社,发展安置区后续产业。按照合作社与农户签订的协议,累计分红268万元。争取项目补助资金98.5万元,建设保鲜库7座,烘干房5座。通过县域内“飞地模式”建成光伏扶贫项目,覆盖11个贫困村1110户贫困户,配股资金达到2220万元。同时,该乡还成立扶贫车间8座,带动11个贫困村群众104人实现就近务工,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105,每人每年补助6000元。

nEO_IMG_图片6.jpg

 “以前的老家为了生活儿女们还是要出去打工一走就是几个月我在家照顾孙子半夜起来送孩子上学遇上刮风下雨孩子根本上不了学。现在出门就是学校孙子去学校后,我就在香菇棚打零工挣点零花钱。这日子,以前想也不敢想。”今年58岁的邓万福现居住在富民小区,也是箬笠乡的异地搬迁户看到记者,她满脸笑容地讲述着着新生活

迁出穷山窝,出彩新生活。在易地扶贫搬迁这张试卷上,箬笠乡奋笔书写着自己的答案。结合农村“三变”改革,该乡采取各类措施,争取项目资金,在全乡范围内推广种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种植技术,每年面积稳定在3万亩以上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在中药材、马铃薯、旱作大蒜(百合)、滩羊养殖、旱塬西瓜、小杂粮等六大特色产业基础上,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各产业集中度,建成大蒜、中药材、旱塬西瓜、百合标准化种植基地各一个。在周杨、米塬、双合、若笠、曹岘建成4个标准化养殖场,全乡滩羊存栏量达12500农业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

同时,以农村经济制度改革为抓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土地流转步伐,推动农业产业标准化建设。天津和平区帮扶建设的香菇产业园建成投产,年产香菇80余万斤。引进文冠果深加工企业一家,通过加强管护和补植补造措施,全乡文冠果种植面积已达6万亩。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全乡11个贫困村村集体资金注入量达到1709.2万元,其中:中央和省级补助共注入资金364万元、扶贫互助资金划转484万元、壮大村集体经济820万元、县级统筹8万元、帮扶单位及社会各界捐助33.2万元,村集体经济发展后劲持续壮大。

nEO_IMG_图片7.jpg

图为箬笠乡安置点富民小区农户新家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要做到脱真贫、真脱贫。回眸脱贫攻坚艰辛历程,展望乡村振兴美好愿景,箬笠乡正澎湃着奋发图强、勇于突破的精神脉动。行进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征途上锐意奋进的箬笠越来越有底气、越来越有力量金树栋 韩敏

相关文章
中国甘肃在线关于我们|媒体合作|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友情链接 | 友链申请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Copyright©2006-2019中国甘肃在线(甘肃地方门户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