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市州快报 > 陇南市

陇南市武都区:让文明“种子”在群众心中生根发芽

时间:2022-08-17 23:49:35来源:中国甘肃在线编辑:赵小春点击:

中国甘肃在线武都讯(通讯员 石晨)理论宣讲送到田间地头、文明新风吹遍乡镇村社、环境整治焕新家家户户、文体活动浸润角角落落、民事直说提升治理效能……一颗颗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种子”种植武都区,在群众心中发芽、开花、结果。

今年以来,武都区蒲池乡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主阵地”、乡村群众学习的思想“大阵地”、政策宣讲“大课堂”、文化传播“大舞台”、意识培养“大平台”,根据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需求,积极整合各方资源力量,广泛开展全域环境整治等志愿服务活动,多措并举做好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助推乡村振兴。

“以前我们村子里环境不好,大家也没有环保意识,到处都是垃圾,一到夏天就又脏又臭。经过整治,现在我们村卫生干净了,种树之后环境也美化了,我们出来锻炼身体的时候心情也好。”提起村里的人居环境卫生整治,王大娘脸上止不住地高兴。

自城乡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开展以来,蒲池乡以抓村组道路、抓户内庭院、抓重点区域“三抓”为重点,坚持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志愿服务活动结合,与关心关爱服务行动相结合,与改进生产生活习惯相结合,全域、全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

今年以来,先后发动25个村的党员干部和公益性岗位人员1000余人次,出动挖机、装载机72台次,垃圾车7辆,洒水5辆,清理塌方20000余方、垃圾6000余吨,依法拆除乱搭乱建违法建筑25处,收回公路两旁空地60余亩。

同时组织乡村干部和公益性岗位人员在国道247沿线开展义务植树和环境卫生整治提升活动,前后共栽植塔柏、冬青、樱花、雪松共4100余棵,种花30000平米,并沿247国道铺设管道10公里,每天安排专人轮流对公路沿线绿化带进行管护。如今放眼望去,蒲池乡生态文明长廊建设已初见成效。

“去年我患病做手术花了有六万多元,报销了一部分,我也申请了民政大病救助,但我年龄大了,有些资料也不会准备,补助迟迟没有申请下来。”

“老人家,你放心,我们看需要什么给您说,帮您一块儿准备,尽快给您申请下来。”

在蒲池乡王家坪村党员活动室里,村民老刘正在向村干部反映自己的“难题”,村干部们一边了解情况,一边记录,并不时答疑解惑。随着蒲池乡服务群众“三部曲”和干部管理“五化法”的推行,全乡上下形成了干部主动下村问事,村民公开说事议事,集中各方力量办事的闭环联动大格局,全乡以党群服务中心为说事阵地,党群活动日为载体,每月10号各村准时“开门纳谏”,群众围绕身边的难事、村内的好事、经济社会发展的要事、美丽乡村建设的大事、影响村内和谐稳定的杂事等方面敞开说事,彻底解决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据了解,自活动开展以来,乡村干部主动问事1635件,召开群众说事会150次,全乡共排查化解矛盾纠纷982起,接待来信来访64件,办结率为100%,帮办实事215件,真正实现了“群众张嘴、干部跑腿”的基层治理新模式。

乡村振兴,不仅要让农民“住上好房子、开上好车子”,还要让农民“过上好日子、活得有面子”,满足其精神需求。

在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工作中,蒲池乡积极推行“乡村人才振兴”战略,创办乡村振兴培训学校,挖掘乡土文化元素,发挥资源优势,举办书法教学和书画进村活动。各帮扶队也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变“输血式”帮扶为“造血式”服务,利用空闲时间,组织党员群众收看红色电影、乡村振兴政策解读视频及法律法规知识讲座,培育文明村风,传承红色基因。

同时,邀请当地“土专家”、“乡教授”“手艺人”,为群众开展书法、绘画、快板、二胡、剪纸、雕刻等艺术讲座,让群众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以深厚的文化内涵培育文明乡风。

如今,随着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的全面铺开,漫步蒲池乡,随处可见美丽庭院、干净人家,随处可听儿童嬉笑打闹,老年人闲唠家常……美丽如画的蒲池已破茧成蝶,跃然眼前。

相关文章
中国甘肃在线关于我们|媒体合作|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友情链接 | 友链申请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Copyright©2006-2019中国甘肃在线(甘肃地方门户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