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市州快报 > 兰州市

兰州西固区法院创新“家事法庭”品牌建设促和谐

时间:2019-11-23 14:14:06来源:中国甘肃在线编辑:赵小春点击:

中国甘肃在线兰州讯(赵小春 报道)兰州市西固区法院创新“家事法庭”品牌建设,有力促进了社会促和谐发展步伐。

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法院司法体制改革全面深入推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了更好地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兰州市西固区人民法院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公正司法为理念,坚守司法为民初心,勇于担当负责、积极主动作为,用务实的作风开展各项工作,直面风险、知重负重、攻坚克难,把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司法需求作为法院工作基本导向,持续加强人民法庭建设,不断完善诉讼服务体系建设。

近年来,伴随着社会不断呈现出“个体化”的结构性转型,家事纠纷高法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社会现实,对此,最高人民法院于20164月发布了《关于开展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于2018718日发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的意见(试行)》,以进一步深化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

西固法院严格按照《意见》的相关要求,借鉴兄弟法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不断推进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积极探索家事审判新理念、新模式,家事审判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2017年,西固法院将其三个派出法庭之一的福利路法庭创新打造成以“家和万事兴”为主题的家事审判庭,并在立案乃至送达法律文书期间的各个环节均推出了专门针对家事案件的改革性举措。实施一年多来,在化解家事纠纷案件中当事人之间的矛盾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果。自2019年以来,西固法院更是将福利路法庭设置为审理家事案件的专门化法庭。

巡回审判是法院便民利民的重要方式,彰显了司法为民、服务群众的理念与情怀。西固法院一改以往各类案件在同一庭室综合办理的模式,将福利路法庭打造为专门的家事审判法庭,集中审理家事案件。将家事审判庭布置成以“家和万事兴”为主题的温馨和谐氛围,用“父母”“子女”“妻子”“丈夫”等家庭称呼替代“原告”“被告”,使当事人进入家事审判庭,有家的感觉,放松紧张心理,用平静的心理状态对待家事纠纷。

2018年6月以来,西固法院秉持“谁执法谁普法”的理念,把巡回审判作为转变司法作风和落实为民宗旨的重要举措,将诉讼服务、巡回审判、法制宣传、司法公开同步实现,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社会效果。

以更加专业化、精细化的审判团队确保家事案件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抽调有经验、有耐心、懂心理、善调解的员额法官负责审理家事案件,法官也会在审理案件之余,通过到其他法院参观学习、参加心理学培训等方式,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调解技能。积极与公安局、检察院、司法所、妇联、民政局、律师事务所等部门建立联动协作机制。

在立案接待环节,先由司法所派驻法庭工作人员进行接待,并进行先行调解、送达;针对接待后5日内不能调解处理的案件,制作(辖区内)《各社区专干联系表》,由办案人员及时与公安或对应社区、街道乃至楼管长联系,了解被送达人情况并及时进行送达;对于案件较为复杂,直接判决不利于双方矛盾根除的案件,办案人员会与妇联、民政工作人员联合进行办案办理,争取打开当事人心结,根除当事人疑虑,化解当事人纠纷。对于当事人纠纷激烈,容易引发再次诉讼或后续争端的案件,办案人员在结案后会通过与公安、妇联、社区、民政局等部门对接,对案件进行后期追踪,及时消除新一轮纠纷苗头,引导当事人正确处理纠纷。

针对不同的家事纠纷类型,挑选弘扬孝老爱亲、家和业兴、手足齐心等中华传统美德的相关视频,结合当事人提供的婚礼录像、亲子照片、全家合影等视频影像资料,精心制作成类型丰富、针对性强的“融情时刻”视频短片,在庭前组织当事人观看,用温情的画面唤醒亲情与责任,使之内心有所触动。法官再从情理法多角度耐心调解、悉心调和,最大程度上弥合亲情、消解矛盾,维系和睦安定的家庭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西固法院设计制作夫妻关系测试卷、人身安全保护令、《离婚证明书》、夫妻双方承诺书、《法官寄语》等多种家事审判辅助资料,并在其中融入核心价值观相关要素,帮助当事人整理思路、换位思考,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家庭婚姻观,正视自己婚姻、家庭中存在的问题,切实担负起家庭责任,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实现“案结、事了、人和”的最终目标。

 将家事审判与巡回审判相结合,把法庭搬到老百姓的家里,让当事人在熟悉的环境中放下芥蒂、重拾亲情;把法庭搬到厂矿、社区,搬到田间地头,让司法为民扎根在老百姓心田。选择部分具有典型教育意义的继承、析产、赡养等案件进行巡回审理,通过以案说法的形式对旁听群众进行法制教育和普法宣传,让老百姓真真切切感受到“家和万事兴”的道理,引导人民群众自觉弘扬家庭美德、遵守社会公德,切实增强法律意识、规矩意识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推动形成良好的社会新风尚。

相关文章
中国甘肃在线关于我们|媒体合作|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友情链接 | 友链申请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Copyright©2006-2019中国甘肃在线(甘肃地方门户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