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浪街吗,‘来老家·浪街’,莫名的想去,来了就不想走。在浪街,体验农耕文化的烟火气,找寻记忆里的童年往事,熟悉的未曾记起的体验,在浪街都能忆恋乡愁的味道,以及青山绿水的陪伴” ……
浪街中心点多景区辐射带动的乡村游、人文游、互动游、亲子游、体验游、网红游、溪水游,如今已成为带动小康营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和农民增收的资源红利。
——采访手记
讲好“浪街故事”,农耕文化深度解析
中国甘肃在线兰州讯(明万 杨静 报道) 近年来,小康营乡紧紧围绕乡村振兴,不断挖掘优势资源,向旅游要效益,以人文为主线,把增加农民收入获得感、幸福感做为乡村振兴的最基本底色,以绣花针的功夫,工笔画的耐心,写意画的意境,认真细微绘制出了别样而瞩目的靓丽风景,成为榆中县乡镇建设之翘楚。
尤以老家·浪街”“3A”级景区为主线建设的旅游线路成为游客争相打卡的首选地,以吸引包括甘肃本地游客和周边省份游客纷至沓来。
置身浪街,不同时期所代表的特色农家饭菜吃出的是老家的味道、妈妈的味道。统一规划各具风貌的建筑则讲述着浪街的前史今说和小康营的沧桑巨变。
“没想到这里的风景好漂亮,浪街真的不错,吃的有特色,里面的文化体验也令人印象深刻,整体的文化感觉有创意和诗意,乡土与现代结合的很有韵味,值得一来”。来自西宁的几位结伴游客人说出了来浪街的畅游感受。
扮靓“龛谷风韵”,展示韵味多姿
2024年,小康营乡实现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2万元。以闻名遐迩的龛谷峡、唐家峡、徐家峡等自然景观以及“老家·浪街”“3A”级景区,带动乡村振兴提质增效。辖区内企业京兰甘肃水泥有限公司、榆中县农投农科等一批知名企业由此被旅游热带动影响力显著上升。
小康营乡党委书记张娇龙告诉记者,为全力加快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扮靓“龛谷风韵”韵味呈现多姿有味,今年来,乡上统筹考虑产业发展、设施完善、功能配套、空间布局等要素,在浪街、徐家峡等8个村包装凝练项目库共计8大类27个项目,争取资金4000余万元,自筹资金80余万元,加力打造“龛谷风韵”乡村振兴示范带出新出彩,覆盖面积52.3平方公里,涉及浪街村等8个村,惠及人口1.7万人。其中产业发展类项目10个,投入资金2982万元。以浪街、徐家峡为“龛谷风韵”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中心村,充分挖掘“老家·浪街”3A级景区现有资源及徐家峡村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资源,融合打造浪街徐家峡大景区,投资1170万元,建设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旅游厕所、民宿提升改造工程等4个项目。
记者获悉,示范带建设聚焦以浪街农耕文化、徐家峡村自然资源优势,协同浪街村共同打造生态旅游示范村;王保营村聚焦东西部协作设施农业园建设,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洪亮营村协同发展高原夏菜与“龛谷”精品水果采摘,打造特色农业综合体。“龛谷风韵”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重点对接打造浪街宁榆设施农业基地、李家营育苗保供中心、王保营高原夏菜产业园区、徐家峡虹鳟鱼生态养殖基地、高原夏菇标准化种植基地五大核心板块,构建起“设施+露地+冷凉”三区联动的智慧生态农业。
多景联动牵手,“龛谷”精彩跌出
科学谋划创新意,生态保护不放松。徐家峡村与浪街村作为“龛谷风韵”乡村振兴示范带的核心引擎,依托“老家·浪街”3A级景区品牌效应和徐家峡村得天独厚的山水生态资源,创新打造 “走兴隆福道,游龛谷三峡,到小康人家” 农旅联动发展模式,全力驱动农文旅深度融合与乡村全面振兴。
为此,专班成立浪街·徐家峡大景区临时党支部,设立乡级示范带工作指挥部,由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和县人大副主任挂帅,乡主要领导包抓,班子成员驻点,高效统筹推进。
成立榆中科农农业有限公司协作运营大景区,与兰州大学等高校拉手结队子,整合浪街原有团队,组建了专业年轻文旅运营团队,建成浪街徐家峡7.2公里三原色彩虹漫行步道、文化赋能2400平方米3D主题墙彩绘;打造浪街十字历史文化长屏、杏福广场与龛谷书坊,丰富文化载体,让“龛谷”颜值提升出众出圈。
同时,注重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让生态环境永续发展造福地方,留住更多青山绿水,是榆中县在做大做强“生态旅游蛋糕”时,始终矢志不渝坚守的原则。只有保护好、利用好生态资源优势,乡村振兴和文游经济才能和谐共生、畅行发展。按照这一共识,在多元角度充分释放“龛谷风韵”内在底蕴和外貌气质,不断延伸整个景区体验消费模式过程中,景区运营团队适时植入周末大集市、田园音乐会、田园旅拍等丰富多彩活动,联动小双公路大环线发展“龛谷”果蔬精品采摘经济。并邀请张尕怂、拳王等网红自媒体宣推;打造“当老家浪街碰到大话西游”、“小李带你游龛谷”等特色宣传栏目,加速示范带效益凸现与形象提升。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Copyright©2006-2019中国甘肃在线(甘肃地方门户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