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国内资讯 > 甘肃资讯

甘肃省市场监管局“放管服”改革“组合拳”推动高质量发展

时间:2018-12-28 11:27:16来源:中国甘肃在线编辑:赵雨豪点击:

   2018年,省市场监管局始终把“放管服”作为改善营商环境的“先手棋”,打出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组合拳”,降低准入门槛、优化行政审批,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压缩企业开办时间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做到了“三个领先”:安排部署上领先于其他省市区出台了《实施方案》;区域布局上领先于国家层面提出的先在省会城市、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推行的要求,省、市、县三级同步全面推行;时间步骤上领先于国务院统一要求,提前两个月于10月30日全面完成压缩至8.5天内的要求,今年年底前压缩至5天以内,超前实现国务院提出5年之内完成的要求。
   省、市、县三级政府涉及“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的2755个行政执法部门实现“双随机”抽查结果信息公示及共享交换,抽查计划完成率和结果公示率均为100%。
   全力促进非公经济高质量发展,形成了具有甘肃特色的政策支持体系:报请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19条,代拟《甘肃省优化发展环境条例》列入2019年人大立法计划。出台《关于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28条措施》,是全国市场监管系统针对民营经济发展的第一个文件,得到了省委副书记、省长唐仁健的批示肯定。

放:降门槛  破藩篱

   省市场监管局着眼于大幅降低准入门槛,激发了全民创业热情。自2014年3月1日起全面实行注册资本实缴制改认缴制、取消最低注册资本限制等注册登记便利化举措,全省系统全面“零收费”,推动了市场主体持续放量增长,截至11月底,全省新增市场主体23.50万户,累计市场主体157.76万户,注册资本3.38万亿元,同期累计分别增长0.73%、5.71%、23.47%,较改革前增长64.33%。
   省局持续简化审批手续,积极推行 “先照后证”改革,先后将134项前置事项改为后置事项,行政审批及备案事项由201项减为15项,减幅达92.5%,除法律法规明确由省级部门登记的情形外,其他全部下放到市县。着力推行“网上行权”,市场监管登记注册业务100%网上流转,行政许可、行政审批100%网上运行。业务系统与“甘肃政务服务网”互联互通,切实做到了“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坚持以“减证”推进“简政”,相继推出 “三证合一”和 “两证整合”等措施。2016年9月实施 “五证合一”改革;2017年9月26日实施“多证合一”改革,整合23部门50个涉企证照事项,实行“五十证合一”,位列全国第一方阵。今年6月30日实行全国统一“多证合一”改革,全省整合数量统一,登记信息共享,执照应用畅通。报请省政府印发《全省推开“证照分离”改革实施方案》,5月上线“证照分离”业务系统,11月10日“证照分离”改革全面推开,有力破解了“准入不准营”难题。
   为不断提升登记注册效率,省局下放冠“甘肃省”字样企业名称核准权和企业登记管辖权,加大对县市区局授权力度,开通“企业名称自助查询系统”,上线 “企业名称自主申报系统”,取消名称预先核准。2014年3月25日在全国率先出台《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管理的指导意见》基础上,报请省政府出台《甘肃省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管理办法》,明确了 “申报承诺制”“一照多址”等便利化措施,降低了创业创新制度性成本。
   积极推行“互联网+登记注册”,开发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系统,今年年底前将在全省实行覆盖全区域、全类型、全环节无纸全程电子化登记,已核发电子营业执照96161份。积极推进电子营业执照跨区域跨部门跨领域应用,努力实现企业“一照走天下”。

管:强信用  促公平

   近年来,年报公示制度大幅度减轻了市场主体的负担,我省企业年报率逐年提升,连续三年排名全国前列,今年达到95.66%,居全国第三。
   扎实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落实“一单两库一细则”,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事中事后监管新型体系基本形成。截至11月底,共抽查市场主体81833户,全面完成了总局下达的定向抽查任务。累计公示案件信息18681件,公示率达100%,完成了国务院“抽查比例不低于5%、抽查结果公示率达到100%”的目标。
   “双公示”“双告知”“双归集”等机制得到较好落实,全省38个部门实现了行政审批、行政处罚等涉企信用信息交换共享,协同监管平台省、市、县三级全覆盖。截至目前,市场监管部门向其他部门提供数据4195万条,其他部门向市场监管部门提供数据660万条。强化联合惩戒,截至11月底,全省2.6万户次市场主体被列入异常名录,8947户次通过履行公示义务或纠正违法行为申请移出经营异常名录,对1万余名失信被执行人做出任职限制。省局着力推进大数据监管,“甘肃市场监管大数据中心”项目建设基本完成。
   在优化退出机制方面,出台《甘肃省企业个体工商户简易注销登记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和《管理办法(试行)》,对未开业或无债权债务企业、未开业或未经营及通过登记信息无法取得联系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实行简易注销。目前,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全面实行,个体工商户简易注销改革试点扩大至7个市州县区,截至11月底,全省共清吊企业19712户。
   省局坚守质量安全底线,完成了35种产品84批次国家监督抽查抽样和35种产品2157批次的省级监督抽查计划,对10种高风险日用消费品开展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开展了“质检利剑”等7项专项执法打假工作;持续推进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整改文件公示中确认的868台燃煤锅炉,已完成整治678台;下达商品煤省级监督抽查计划600批次,完成430批次。
   食品药品安全形势稳中向好,截至目前,共查处食品违法案件6224件,罚款金额4462万元;完成食品监督抽检7.1万批次,不合格/问题率为4.27%;抽检药品6736批次,查办药品违法案件1834件,罚没款3056万元。
   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出动执法人员4182人次,联合公安机关打掉非法传销窝点10个,涉案金额1000余万元;开展省、市、县三级联动 “规范市场秩序、强化行政执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执法行动,截至11月底,查处经济违法案件4922件,案值4534.73万元;持续推进品牌战略,国内有效注册商标量达到67117件;中国驰名商标增长到71件;地理标志商标总数达到91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总数达到67件。今年以来,共监测广告255万条数,发放责令整改通知书75份,全省虚假违法广告量和刊播率明显下降。网络交易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格局基本形成,已将11586个企业域名和1000个市场经营主体信息纳入基础数据库。对5大类、14个品种、1196批次的商品实施了抽检。

服:便利化  优环境

   省局按照“零收费”“零距离”“零障碍”“优服务”的“三零一优”要求,将企业注册登记的咨询、服务窗口前移到银行网点,大力推行“政银便民通”业务,促进了登记注册便利化。目前,已在全省7家银行、310个网点开展业务,办理2000多笔业务,为投资人节约代办费用300多万元。12月18日与8家银行签约开展“政银便民通”业务。
   省局按照省政府 “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马上办”的改革部署,印发了《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四办”要求、加强登记窗口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大力开展“文明窗口”“和谐窗口”建设,全面推行“一窗受理、并行办理”企业开办服务模式。联合省政府电子政务办开发了“甘肃省部门协同监管平台”,目前有61家省级部门、14个市州和所属县市区的1.5万多用户使用,实现了市场监管部门、政府审批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及其他监管部门之间信息实时传递和无障碍交换,年底前将做到省市县80%以上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只进一扇门”,更大程度地利企便民。
   为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省局积极发挥非公企业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作用,率先在全国推出不需抵押物的小微企业互助担保贷款工作机制,截至11月底,为847户小微企业发放贷款32.11亿元,累计为4379户企业发放贷款164亿元。完成全省小微企业名录系统升级改造;扩大非公党建工作“两个覆盖”,截至目前,全省非公企业建立党组织11226个,覆盖企业32874户,覆盖率达64.3%。建立“绿色通道”,支持培育龙头骨干企业发展,全省办理国企改制变更登记49户。全力服务农村“三变”改革,培育农村市场主体,全省农村市场主体达到64万户、从业人员294万人、注册资金1.1万亿元;农民专业合作社8.5万户,从业人员67万人,出资总额2470亿元,进一步激发了全省农村“三变”改革的内生动力。
   省局把消费维权作为维护群众利益的重要抓手,在全省300家商超、企业、景区等开展放心消费示范创建活动,推广“先行赔付制度”,大力推进“放心消费在陇原”示范创建活动,至11月底,受理消费者投诉举报4万余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4538万元。
   省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通过更彻底的放权、更有效的监管、更优质的服务,不断把“放管服”改革引向深入,展现新机构新作为,为促进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相关文章
中国甘肃在线关于我们|媒体合作|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友情链接 | 友链申请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Copyright©2006-2019中国甘肃在线(甘肃地方门户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