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国内资讯 > 甘肃资讯

黄河源头看生态 | 探寻玛多民族文化

时间:2019-11-16 16:18:41来源:甘肃发布编辑:赵小春点击:

【守护母亲河 建设幸福河——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全媒体八省区采访报道③】

黄河源头看生态

   李白诗云:“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那么,黄河的源头在哪里?“天上来”又为何处?黄河从巴颜喀拉山发源后,数百条河流汇聚到高地玛多,形成了上游最大的淡水湖鄂陵湖、扎陵湖。

   玛多隶属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是青海省海拔最高的一个县,平均海拔4300米以上。“天上玛多,黄河源头”,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发源地。

   11月15日7时,晨光熹微,甘肃日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守护母亲河 建设幸福河——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全媒体采访报道组从玛多县城出发,一路向西,前往黄河源头牛头碑。

   行走三十公里左右,要经过一段很长的无人区。采访路上,目之所及,湖光山色,高山雪原美不胜收,时不时就有野生动物在草原上奔跑、觅食,生态环境良好。

   沿着黄河源头的方向,记者进入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

   黄河源园区包括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扎陵湖、鄂陵湖和星星海2个保护分区,面积1.91万平方公里,涉及玛多县黄河乡、扎陵湖多和玛査理镇19个行政村,2687户7411人。与横贯中国的黄河流域比起来,玛多源头的面积显得那么微不足道,然而它的影响不容小觑,很小的变化都足以牵动整个黄河流域的生态发展。

   昔日,受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因素影响,当地草原一度过牧超载,生态发生严重退化,黄河源头原有大小湖泊4000多个,但在2000年左右,当时有水的湖泊仅有1000多个。

   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良好的生态环境在永续利用中实现可持续发展,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启动重点保护黄河源头湖泊、湿地生态景观工作,投入大量人力资金,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实施人工种草、黑土滩治理、草原鼠害防治等生态工程,来维育高寒草甸、草原生态系统健康和维护生物多样性。黄河源头“千湖回来”,高山草原披绿,藏野驴、藏原羚等野生动物在大草原自由自在地奔跑竞逐。

   “曾经黄河也出现过源头断流、草原萎缩、沙化的情况。”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以来,黄河源园区遵循山水林草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将“生态保护第一”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相结合,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三年来,统筹实施了总投资7.65亿元的三江源二期工程、湿地保护、湖泊群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综合整治、生态体验和环境教育、生态保护设施和管理能力建设项目,经过不懈努力,黄河源头千湖奇观再现,湖泊数量由原来的4077个增加到5849个,鄂陵湖、扎陵湖湖泊面积与2017年平均相比分别增加了6.5%和1.6%,湖泊面积分别增大42.73平方公里和9.65平方公里,湿地面积增加104平方公里。2018年平均产草量187公斤/亩,高覆盖度草地面积明显增加,中低盖度草地明显减少。野生动物种群明显增多,尤其是藏野驴、藏原羚等动物数量明显增加。

   从玛多县城出发到牛头碑,一共110余公里,经过3个多小时,终于在上午10时到达黄河源牛头碑。

   登上海拔4610米的牛头碑,由于海拔高,不一会儿就已经气喘吁吁。爬到顶端,瞬间便被别样的壮阔所吸引,全铜铸造的牛头碑朝湖而立,围栏上系着纯白圣洁的哈达,五彩经幡随风飘扬。在这个制高点,俯瞰四周,全是高山雪原,以及源头湖泊扎陵湖、鄂陵湖。目之所及,天空湛蓝,扎陵湖、鄂陵湖湖水清澈见底,水波潋滟,湖天一色,蓝天、雪原、高山和湖泊尽显勃勃生机。

   扎陵湖水天相接 湖水蔚蓝。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张铁梁摄。

   现在,这里作为三江源国家公园重要园区,已经被列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四周雪原的雪水融化后汇集到两大湖泊,流入黄河,流经9个省区多个市县,惠及黄河流域4.2亿人。

   如今,黄河源头草青、天蓝、水碧的景象再度归来,个别地区生态状况甚至优于退化前的水平。(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顾丽娟 杜雪琴)

探寻玛多民族文化

   玛多,藏语意为黄河源头。黄河从巴颜喀拉山发源后,数百条河流汇聚到高地玛多,由此,玛多也被称为黄河源头第一县。

   怀着崇敬之情,11月15日,甘肃日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守护母亲河 建设幸福河——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全媒体采访组踏上了黄河源头探秘之旅。到达黄河源头牛头碑时,当地向导、青海美之林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刘超诚挚地邀请大家向母亲河源头牛头碑敬献哈达。

   在藏族习俗里,哈达代表纯洁、诚心、忠诚。刘超说,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面积占玛多县总面积的78.01%,“牛头碑”由玛多县人民政府于1988年9月修建于措日尕泽山顶峰,玛多人为牛头碑敬献哈达,是为表达对黄河的热爱、感激和崇敬。

   玛多是黄河经过的第一座城镇。黄河养育了这里的各族人民,也成就了黄河上游独特的地域文化。

   历史上的玛多是由内地进入西藏的一处驿站,也是一个古渡口,生活着汉、藏、蒙、回、撒拉等多个民族,同时也孕育了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化。相传,这里是格萨尔策马称王的圣地,也是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的地方,现在在玛多县域依旧保留着迎亲台。

   除了有丰富的民间故事、歌谣外,被称为格萨尔故乡的玛多,也不乏格萨尔王传的说唱艺人和说唱故事,现已成为公认的艺人最多、版本最集中、说唱形式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玛多还有很多有关世界形成、人类起源、生产生活、风物习俗等方面的传说以及山水颂、祭祀歌等。”果洛藏族自治州人文专家居·格桑说,这方土地创造了独特而优秀的民族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有理由让这些精神财富的传承,成为这片歌舞之乡最美的文化生态。 

黄河孕育了这片土地,这片土地的人民也像热爱自己的母亲一样热爱着这条河流的发源地。

   “就在下个月,我们将在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中,投放一个装有‘亲爱的朋友,欢迎您来果洛做客’的漂流瓶。”当地牧民桑杰说,他们希望漂流瓶漂过5464公里,能诚邀沿途9个省区的兄弟姐妹们,来玛多做客。

   君在黄河尾,我在黄河源。也许漂流瓶不会真正飘到黄河下游,但身处平均海拔4300米黄河源头的牧人们,也正是通过这种朴素的表达方式,呼吁大家保护母亲河,建设幸福河。(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杜雪琴 顾丽娟)



相关文章
中国甘肃在线关于我们|媒体合作|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友情链接 | 友链申请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Copyright©2006-2019中国甘肃在线(甘肃地方门户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