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美食频道 > 美食资讯

青团火了,但年年亏损的老字号还有救吗?

时间:2018-04-09 08:55:41来源:中国甘肃在线编辑:马彦程点击:

  每到三四月份,除了踏青出行,排队买青团的现象依然引人关注。自2016年杏花楼的咸蛋黄肉松青团风靡上海滩而成为网红爆款,此后每年清明期间,各家老字号即开展“青团大战”。排队两小时,口瘾五分钟,那些喊着“明年我再也不去杏花楼排队买青团”的,今年还是坐不住,不少店铺门口依旧挤满了人。据悉,清明前后,沈大成一家旗舰店的咸蛋黄肉松青团月销3万多份,其粉丝数接近70万。

  不少市民在店铺门口排队买青团

  作为传统老字号美食的青团备受青睐,而与之相对的却是一部分老字号走向衰落。就在前几天,内联升、月盛斋、(苏州)稻香村等几家老字号正式撤离北京前门大街,同批撤出的还有谭木匠和一些陶瓷店等。那些承载着历史记忆的老字号的退场让人无尽唏嘘,它们曾凝聚着人们代代相传的独特生活方式,留住的是儿时的味道,承载的是舌尖上的乡愁,但如今却逐步离去以致被人遗忘。

  据中国品牌研究院的调查显示,中华老字号企业在建国初有16000家左右,而商务部2006年认定的第一批中国老字号企业仅有434家,相当于建国初期的2.7%。从这项调查中可以看到,老字号的数量正在急剧减少。那些让人怀旧的老字号逐步走入“老龄化”,如今的它们又该何去何从?

  媒体怎么评

  杨朝清发表在工人日报上的《老字号要注入更多时代感》中,肯定了老字号的价值,他认为老字号不但承载着人们的情感与记忆,更传承着工匠精神与手艺人情怀。

  “不管社会如何变迁,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永远不会变。‘老字号’商品同老百姓有着复杂的情感关联,在物质匮乏时代,一些商品是老百姓求之不得的稀罕物,时至今日,其品牌承载着人们深沉的情感与记忆。因而,物质生活渐次丰盈后,一些人仍然热衷选择老品牌。这就使得消费者对老品牌产生一种积极的、正面的态度和情怀。”

  “一个有生命力的老字号,不仅具有器物之美,也具备精神之美和价值之美。一个老字号、老品牌之所以能够打动我们,除了器物本身外,还有其背后‘想客户所想’的理念以及追求完美、努力做到最好的工匠精神和手艺人情怀。”

  老字号“张小泉”

  而李慧发表在光明网上的《讲好老字号的新故事》则指出一部分老字号走入了死胡同,主要原因在于自身“倚老卖老”,不能适应新时代的变化。

  “随着市场、技术、消费观念的变化,有些老字号已经无法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一些老字号囿于自己的‘老手艺’‘老味道’‘老功夫’,总有那种‘我们是老字号,不愁没顾客’‘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心态。殊不知,如今主流消费群体的需求在升级,他们的眼光更挑剔,不仅要求产品质量好,而且也希望服务到位、随手可得。缺了其中哪一样,老字号都吊不起消费者的胃口。可见,处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潮中的老字号,想要生存发展并不容易,必须多琢磨创新供给,把供给的质量提上来。”

  “所谓‘老字号’,‘老’并不是‘陈旧’之意。在新形势下,老字号唯有依靠创新才能立足,如果‘倚老卖老’,老字号的发展只会走进死胡同。”

  沈彬发表在澎湃新闻上的《青团成网红:老字号告别油腻,才能返老还童》则为老字号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认为老字号通过电商平台挖掘消费用户,是实现老字号品牌再青春化的重要途径。

  “老字号需要的不是‘保护’,更不是可怜,而是需要站上电商平台,实施跨界合作、IP授权,接入新零售,告别油腻,拥抱时尚,让蒙尘的金字招牌在互联网的新场景中焕发活力,融入现代年轻人的生活。只有让老字号重新被年轻人接纳,才算真正保护了这些‘国家宝藏’。”

  编辑有话说

  全聚德烤鸭、五芳斋粽子、北冰洋汽水、狗不理包子、稻香村糕点……当再次提起这些曾经风靡一时的老字号,它们唤起的不仅是舌尖上的触觉,也是每个人内心中最柔软的情感。这些饱经沧桑的老品牌裹挟着的是记忆与岁月的痕迹,仅仅需要一个名字,就可以打开斑驳印记的回忆大门。

  而在当下,老字号却屡遭劫难。就说拥有羊肉泡馍、葫芦鸡等各种西安美食老字号门店的西安饮食,经历了60多年风风雨雨,如今却在夹缝中生存。不但连续遭遇亏损,更因受投资、改革受阻等因素,只能依靠售卖股权资产和补贴款获得盈利。同样的征兆也出现在四川成都饮食公司,很多老字号都发展得不愠不火,生存艰难。

  西安饮食的招牌羊肉泡馍

  老字号仿佛“人老珠黄”了一般,招牌上慢慢积满了抹不去的灰尘,不少年轻人甚至为其贴上了老土、过时的标签。对新一代年轻人来说,审美时尚、趣味性强的商品更能吸引他们的眼球。而历经百年沧桑的品牌,虽然往往透露着一种沉稳的大气,有的时候却又显得过于傲慢、过于陈旧。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的浪潮下,琳琅满目的商品占据了市场,一部分固步自封的老字号更加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只能在焦灼与枷锁中蹒跚前行。

  但这是否说明老字号注定被市场淘汰,以致被人遗忘呢?答案恐怕未必,事实上,即便竞争激烈,依然能有部分老字号成为网红店。

  在引领潮流方面,故宫做出了榜样。自2010年,故宫就迎合90、00消费群体的爱好,将自己包装成超级网红IP,先后生产出“爱是一道光”、“朕实在不知怎么疼你”等流行段子。目前,“故宫淘宝”店铺拥有230.5万粉丝,而故宫文创产品年销售额已超10亿。

  故宫推出的文创产品

  成功实现再年轻化的,还有这两年成为网红爆款的青团。正如有人调侃道,“它已从节日的传统食品,变成社交流量的当红道具,还挑唆起舆论场里南党-北党、甜党-咸党之争”。

  这说明老字号并不是没有出路,关键是能不能推陈出新。在新时代下,借助电商平台转型或许可以成为其消除“老龄化”的途径。

  截止2017年,已有600家“中华老字号”进驻天猫超市。京东超市也携百余家食品品牌商参加糖酒会,并为12家老字号企业授牌。不少老字号借助新平台玩出了新花样。

  以棕界老干部五芳斋为例,它能成为网红,靠的也是创意。去年端午期间,天猫和五芳斋合作,开启粽子馅料的DIY玩法,用户可选择甜粽、咸粽两大类和鳗鱼、奶黄、牛腩、摩卡巧克力等多种口味组合,不同食材的粽子在端午期间能通过天猫实现超过10000中创意组合,每个粽子都有唯一编号,并打造私人定制专线配送。五芳斋通过创新成功抓住了消费者的心,有数据显示,五芳斋每天生产粽子高达130多万只,市场占有率达四成。

  五芳斋定制粽

  其实,老字号依然在不少消费者心中占据了一定地位。中国青年报在2017年做过一期关于老字号的调查,其中85.4%的受访者会买老字号产品,87.2%的受访者信赖老字号。

  过年过节买点稻香村的月饼,头痛脑热去同仁堂让大夫煎点药,平日里喝点吴裕泰的茶叶,老字号的独门配方与精湛工艺让它依然可以打动不少人的心。而目前其经营困难主要原因,则在于营销方式单一以及管理理念陈旧,如果能在这方面进行改进创新,老字号依然大有所为。

  对老字号来说,其最珍贵的财产就是消费者的记忆,将这部分记忆重新挖掘,并采用创新方式加以呈现,或许就能让老字号重新赢回客户、再现生机。(来源:今日话题)

相关文章
中国甘肃在线关于我们|媒体合作|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友情链接 | 友链申请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Copyright©2006-2019中国甘肃在线(甘肃地方门户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