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频道 > 高校联播

兰州大学三项成果荣获2019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一等奖

时间:2019-12-20 09:49:41来源:兰州大学编辑:石慧珍点击:

    近日,教育部发布《关于2019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兰州大学3项科研成果荣获一等奖,其中2项成果获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成果获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据悉,2019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评选出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共计305项和青年科学奖10名,合计315项(人)。其中,自然科学奖120项:一等奖40项,二等奖80项;技术发明奖49项:一等奖27项,二等奖22项;科学技术进步奖136项:特等奖1项,一等奖49项,二等奖86项(含科普类1项)。

获奖科研成果介绍:

    1.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黄河中上游水系发育与环境变化研究(主要完成人:潘保田、聂军胜、胡振波、胡小飞、高红山,管清玉)

    潘保田教授领衔完成的“黄河中上游水系发育与环境变化研究”荣获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该项目属于地理学研究领域,主要对黄河中上游水系发育与流域环境变化的过程与机制重大科学问题进行攻关,提出河湖系统袭夺重组的黄河发育模式,揭示了其水系演化的气候动力背景,阐明了不同时空尺度下黄河中上游风沙与水沙相互作用的过程与机制。系列成果为构建巨水系演化理论提供了新的概念模型,对黄河流域泥沙灾害治理,特别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科学支撑作用。


课题组在野外考察


首次重建黄河中上游水系发育与地貌演化过程

    2.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不同环境条件下植物相互作用与物质能量代谢规律及其调控机制(主要完成人:邓建明,王根轩,刘建全,冉金枝,戴鑫烽,贾昕,张炜平,王志强)

    邓建明教授领衔完成的项目“不同环境条件下植物相互作用与物质能量代谢规律及其调控机制”荣获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该项目属于生态学研究领域,对不同环境尤其我国西部极端条件下植物相互作用与物质能量代谢规律及其调控机制的一系列重要科学问题进行了攻克。揭示了干旱荒漠植物能量分配规律及调控植被格局动态变化的机理,提出了植物物质能量代谢速率的权衡理论,建立了植物动态生长和竞争的一般性模型,构建了估算植物种群最适密度理论体系。系列成果极大地发展了代谢生态理论体系,为我国生态保护和恢复,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承载力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


课题组在新疆荒漠进行野外实验


基于最适密度模型体系,构建植物种群单位面积产量与密度间关系

    3.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超导磁体研制设计中的关键力学方法及应用(主要完成人:周又和、王省哲、张兴义、关明智、吴巍、马力祯)

    周又和教授领衔完成的项目“超导磁体研制设计中的关键力学方法及应用”荣获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该项目属于电磁固体力学研究领域。超导磁体是当前众多大科学工程装置高性能实现的基础,其力学研究是研制设计中公认的瓶颈科学问题。围绕关键力学问题,该项目取得了有效突破:自主研制并建成国际上首台超导线/带材的电磁热力全背景场测控装置;发明的新工艺制备出国际上电阻最低且强度最高的超导带材接头;发明了应变片高精度测量新技术,提出了基于应变的失超检测新方法和新判据;建立了多场耦合非线性力学的有效理论方法。这些成果促成了百余台超导磁体的成功制备,包括出口到美国,进而实现了我国超导磁体研制的力学设计与实验测量从“0”到“1”的关键性转变。


课题组进行野外实验


国际上首台电磁热力全背景场超导材料测控装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相关文章
中国甘肃在线关于我们|媒体合作|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友情链接 | 友链申请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Copyright©2006-2019中国甘肃在线(甘肃地方门户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