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艺术频道 > 文学诗词 > 经验杂谈

珍贵的“礼物”--作者:穆明祥

时间:2019-07-15 18:16:04来源:中国甘肃在线编辑:穆明祥点击:

    作者:穆明祥 对于某一个人来说,有些东西不在大小,也不在贵贱——比如一支笔、一个笔记本、一个小皮夹,甚至于小到几页稿纸等等,但对其个人而言,由于出自某方面的于心偏爱或情有独钟,却显得非常地珍贵和具有很深的纪念意义。最近一段时间,《甘肃日报》为创刊70周年正在进行“甘报故事征文”活动,笔者便想借此机会,谈谈本文开头所提到的相关有“珍贵纪念”意义的小故事与读者分享。

    《甘肃日报》创刊于1949年9月1日,是甘肃省委机关报,也是甘肃省内唯一一份覆盖全省的综合性党报。在甘肃省诸多报刊中,是宣传战线的主阵地、主渠道,具有权威性、主导性、指导性,是宣传党的政治纲领、路线宗旨、政策法规以及体现党的关爱、反映民情民意等的重要工具,深受全省各阶层以及广大读者的喜爱。我对甘报(我习惯于把《甘肃日报》简称或可以说是昵称为“甘报”)情有独钟是从向甘报投稿开始的。说起我给甘报投稿的历史,也将近有40个年头了。上世纪80年代初,那时候我还是个20多岁的小伙子,由于有在甘报社当编辑的老乡之故,通过耳闻目染,受到了潜移默化,不仅喜欢上了读报,也喜欢上了写作。于是在他的鼓励和指导下,便开始学习写作。自打喜欢上文学创作,就有了给甘报投稿的欲望。每成一篇习作,不论是严寒还是酷暑,都要骑上自行车去兰州市白银路47号(甘肃日报社旧门牌号)甘报社送稿。从自己曾经从事的单位龚家湾变电站到甘报社来回一趟要骑20多公里的路程。酷暑天,从单位骑到报社门口,常常是汗流浃背,挨着自行车座的裤子也被汗水浸湿了;寒冬腊月天,寒风刺骨,再加上冰天雪地路不好走,去一趟报社,也实属艰难。有时骑到报社门口从自行车上下来后腿冻得连路都走不好。尽管如此,心里还是热乎乎的,因为有自己的憧憬在前方,就是盼着尽快将自己的拙作送到编辑的手中,争取能够早日得以见报。当然,见不了报的也不在少数。稿件送去回到单位后,每天都要上单位的传达室去等邮递员和翻阅当日的甘报,从中寻找能够属于自己的“小豆腐块”,可大多都是失望而归。即便如此,也从未打过“退堂鼓”,继续再写再投;也从未为自己选择的笔耕之路和文化追求而后悔过,仍是一如既往地坚持写作、坚持给甘报投稿。令人欣慰的是,后来随着写作水平的不断提高,用稿率也逐渐上去了,在甘报上见到自己诗歌、杂文以及新闻类稿件的频次也多了起来。真可谓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啊!

    在给甘报投稿的过程中,也认识了不少热心的编辑老师,并与他们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他们不仅在我的写作上给予了诸多的帮助和指导,还不时地给我提供一些印有“甘肃日报社稿纸”、“甘肃日报采访本”等字样的采访、写作必需品。几十张稿纸、一个笔记本,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文化用品极大丰富的今天看来确实算不了什么,可在30好多年以前,如有人给你几十张稿纸,尤其是对一个喜爱写作,且工资收入不高就连对付日常生活都有点紧巴的青年文字爱好者来说,那可真是一份不小的获得。特别是作为甘肃省惟一的一家大的党报《甘肃日报》提供的稿纸、采访本,更是具有非同小可的意义,自己觉得那是一份不可多得的“荣耀”,且视为“珍宝”,轻易都是舍不得用的。人啊,其感情的确是很微妙的,虽说同样是一张稿纸,可将自己的文章誊写在印有“甘肃日报社稿纸”字样的稿纸上,觉得好像连自己的文章也有了分量似的。尤其是在采访中,拿出印有“甘肃日报”字样的采访本,不知被采访者怎样看待,反正自己心里觉得很是自豪。哦,想起来了,30多年前有人介绍我去采访我省一位知名的老书法家,在我作记录的时候,这位老书法家看到我拿的是印有“甘肃日报采访本”字样的采访本时问我:“你是《甘肃日报》的记者还是通讯员?”我回答说是“通讯员”。他说:“不错,报社还给你提供采访本。”听到这话,我心里觉得暖暖的,同时还伴有一种自豪感和荣誉感。

    值得一提的是,曾在《少年文史报》(现已更名为《少年文摘报》)工作的杨德禄老师是我的老乡,我在给甘报送稿的过程中认识了他并有了接触,此后数十年来我俩相处甚洽,交流亦欢。我们之间除了浓浓的乡党之情外,还有着深厚的文友之情;当然,在写作与用稿方面,他也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与支持。记得几十年前我去甘报社送稿件,顺便到《少年文史报》去看望他(那时候他已是该报的总编,后来他曾任《甘肃日报》总编辑),临别时,他从书柜里拿出一个印有甘肃地域形图和“甘肃日报”字样的小皮夹送给了我。记得当时我非常高兴,拿回家后也没舍得咋用,将其视为非常有纪念意义的“礼品”保存了起来,至今还放在我写字台的抽屉里。这里面,除了对甘报心存敬仰外,也有对真挚友情的由衷珍视。

    我写这篇“甘报故事”小文章的中心意思,一是回味当时与甘报结缘的因由以及甘报这方沃土对我多年来的培养,二是感恩各位编辑老师对我的关照和那份编者、作者之间长期以来结下的深厚情谊,三是出于自己对甘报这个文化“圣殿”的至高景仰和因对其的景仰以至于连印有“甘肃日报社”字样的一纸、一物的由衷喜爱与倍加珍视的至真情怀——这是否可以谓之为“爱屋及乌”耶!

相关文章
中国甘肃在线关于我们|媒体合作|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友情链接 | 友链申请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Copyright©2006-2019中国甘肃在线(甘肃地方门户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