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市州快报 > 临夏州

【专题】突出种养结合 抓实产业扶贫——临夏州广河县“粮改饲”助推产业扶贫工作纪实

时间:2019-06-21 00:01:24来源:中国甘肃在线编辑:赵小春点击:

1.jpg

中国甘肃在线临夏讯 据甘肃科技报报道记者  任稼祥  政虹  泽锋)广河县位于甘肃省中部西南方,是临夏回族自治州的“东大门”。全县辖6镇3乡、102个行政村、1121个社,总面积538平方公里,总人口25.9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4.36万人。广河是“三区三州”贫困县之一,目前,全县有贫困人口4000户21023人,贫困发生率为8.63%。

近年来,广河县委、县政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按照省州部署要求,紧扣“两不愁、三保障”,坚持把“粮改饲”助推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主要途径和长久之策,着力狠抓“粮改饲”助推富民产业增加群众收入,抓电子商务助推扶贫车间增加群众收入,抓技能培训助推转移就业增加群众收入,特别是立足县情实际,不断探索实践,突出种足、养多、增收,走出了一条种养结合、循环发展的农业产业扶贫新路子,为打好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基础。


提高思想认识,切实把产业扶贫作为重中之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只有产业发展起来,脱贫攻坚才有源头活水,才能真正变“输血”为“造血”,让贫困群众彻底拔掉“穷根”。广河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建档立卡时全县有贫困人口12545户5.78万人,贫困发生率达27.03%。这部分群众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发展基础都比较薄弱,扶持发展产业的难度非常大。如何结合县情实际,确定对路的产业扶贫措施,保障这部分群众有稳定收入、切实解决好“两不愁”问题,是该县面临的头等大事。该县从提高思想认识入手,理思路、抓部署、促落实,全力推进产业扶贫。县委、县政府成立了产业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产业发展办公室,制定了产业扶贫《实施方案》,出台了旱作农业、“粮改饲”、基础母畜等产业发展的奖补政策,确保产业扶贫有抓手、有举措。突出到户产业扶持,调整项目资金投向,全县用于扶持到户增收产业的资金达4.3亿元,占财政扶贫资金的71%,真正做到工作部署、人员力量、项目资金等资源要素向产业扶贫聚焦。


发展旱作农业,培育普惠群众的基础性增收产业


广河人多地少、干旱少雨,全县总耕地面积只有42万亩,人均不足2亩,其中35万亩是山旱地,占83%;年平均降雨量466毫米,蒸发量1257毫米,无霜期140天,是一个典型的旱作农业区。该县从2005年开始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通过加强宣传培训、强化服务指导、改善基础设施,旱作农业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到2011年实现了适宜种植区全覆盖。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从群众不愿种植、政府强力推动,到群众普遍接受、自发愿意种植,山区玉米产量由每亩350公斤提升到800公斤以上,旱作农业切实为山区老百姓带来了稳定的增收,真正掀起了旱作农业的“一次革命”。全国地膜玉米覆盖免耕栽培技术现场会、甘肃省旱作农业现场会、全国部分省区旱作农业座谈会等几次全国、全省范围的观摩会议、全国“三区三州”产业扶贫现场会在该县召开,该县先后三次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推广“粮改饲”,掀起旱作农业的“二次革命”


广河县旱作农业实现全覆盖后,通过继续种植籽粒玉米进一步增加群众收入的空间十分有限,加之玉米秸秆利用率较低,群众乱堆乱放、随意焚烧等污染环境的问题也日益加重,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不相适应。为此,该县从2017年开始,以农业供给侧改革为抓手,借助“两州一县”资金的支持,按照“政府推动、企业带动、农户联动”的思路,在全县范围内大力推广“粮改饲”,掀起了旱作农业的“二次革命”。一是注重转变观念发动群众。受近十几年来种植旱作农业传统观念的影响,刚开始群众对“粮改饲”的认识和接受程度不高,全面推广“粮改饲”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该县通过召开群众大会、邀请农机企业现场演示、赴外地观摩学习、邀请专家培训等多种方式,向广大群众和养殖企业宣传讲解“粮改饲”的好处,群众的思想观念逐步从观望抵触向认识接受、积极参与转变。二是注重政策奖补激励引导。对种植“粮改饲”饲用玉米的贫困户奖补地膜、种子、肥料等,对基础母畜养殖示范村的贫困户多种多补,对加工青贮饲料的贫困户在享受农机补贴的基础上,奖补铡草机、青贮袋,激发群众参与“粮改饲”的积极性。2017年以来,全县共落实奖补资金1400多万元,受益贫困户10945户。三是注重订单流转机械作业。以沿川5个乡镇、五大流域贫困户、易地搬迁复耕土地为重点,依托龙头企业、协会、合作社,大力推广土地流转和订单种植,建立集中规划、大片作业的示范区。今年全县订单种植5.7万亩,企业流转4.8万亩。坚持大型机械作业,先后投资8400多万元,购置大型青贮饲料收割机14台、流动铡草机175台、揉丝打包机110台,每年青贮期集中在田间地头收割加工。经对比算账,贫困户种植“粮改饲”后,平均每亩地收入约2100元,比单纯种植籽粒玉米增收600多元,加上政府奖补资金,每亩地可增收950多元;参与土地流转的贫困户,在享受1200元流转收益的基础上,还可以参与流转企业的玉米种植收割等,务工收入能达5000-6000元,“粮改饲”带动增收的效应非常明显。与此同时,通过实施“粮改饲”,消化了大量玉米秸秆,不仅变废为宝增加了收入,而且有效破解了秸秆焚烧、乱堆乱放等困扰该县多年的农村环境问题。


2.jpg

做大牛羊产业,促进群众均衡发展稳定增收


随着“粮改饲”的大力推广实施,产生了丰富的优质饲草资源,为发展牛羊产业奠定了基础。该县坚持种养结合、延伸链条,以精准落实到户产业扶持资金为抓手,加大政策奖补力度,着力培育壮大牛羊产业。一是政府奖补整村推进。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试点推行,按照贫困户奖补6000元、非贫困户奖补5000元的标准,整村实施基础母牛奖补项目。该县采取统一品种、统一采购、统一防疫、统一服务的方式,从母牛的调运入手,群众选出代表考察选牛、商议价格、统一购买拉运,政府全程引导服务。在具体奖补落实时,逐村召开村民知情大会,让群众抓阄选牛,一牛一价、公开公正。目前,全县共投入资金1.72亿元,其中县上奖补资金7540万元,群众自筹资金9660万元,在51个贫困村和山区边远非贫困村奖补基础母牛13054头,其中贫困户7563头,非贫困户5491头,已产犊7850头,代养牛犊5470头。由于整个奖补过程公开透明、群众广泛参与,这种奖补模式深受群众欢迎。自推广实施以来,没有发生过一起因落实不公而引发矛盾和上访的问题。而且,通过这种奖补措施,促进了贫困户与非贫困户均衡发展,有效理顺了群众情绪,收到了良好成效。二是以奖代补自主购买。充分发挥到户产业扶持资金的作用,对未脱贫户和2018年的脱贫户,每户落实2.6万元产业扶持资金;对2014年—2017年的已脱贫户,根据享受精准扶贫贷款的情况,分别落实2万元、2.4万元扶持资金。通过以奖代补自主购买的方式,扶持贫困户发展基础母畜。实施过程中,县上选择了几个基础母牛养殖基地,提前调运基础母牛进行集中防疫试养,贫困户可直接到这些基地选择购买,也可到县内或邻近县市市场自行购买,购买过程中村党支部和攻坚队员全程参与,帮助贫困户商议价格、选择品种、把好关口。目前,贫困户利用产业扶持资金购买牛15338头,其中基础母牛8844头;购买羊88720只,其中基础母羊25190只。三是激励千家万户养殖。制定出台奖补激励政策,对搞养殖的贫困户,每户补贴发放2袋优质青贮饲草,已累计投入资金1300多万元,发放青贮饲料2.5万吨;实施暖棚补助项目,指导贫困户修建标准化圈舍,县上按每平方2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已累计落实补助资金2900多万元,修建养殖暖棚5800多座。同时,对养殖基础母牛2—4头、育肥牛5—9头、育肥羊10—29只的养殖户,贫困户每户奖补1000元,非贫困户每户奖补500元,养殖更多牛羊的,适当提高奖补金额。通过多种奖补措施,激励了千家万户搞养殖的积极性。2017年以来,全县新增养殖户9470户、新增牛存栏4.1万头、羊存栏20.3万只,全县牛存栏达11.25万头、羊存栏125.3万只。


突出提质增效,着力提高产业扶贫规模化组织化程度


该县积极实施合作社能力提升工程,积极探索“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带贫减贫模式和“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的利益联结机制,一是成立了广河县广汇产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总社和广河县广盛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下设“粮改饲”、牛羊养殖、废旧地膜回收、有机肥料加工等12个部门,同时在9个乡镇分别成立乡镇联合社,辐射带动全县所有村级合作社,着力构建产业公司牵头引领、合作总社生产经营、村办合作社组团发展、贫困户参与受益的带贫机制,提高合作社运营能力。二是积极推进合作社整改工作,通过召开会议,宣讲政策,实地走访,深入合作社,下发整改通知书,制定一社一策,目前全县贫困村运营规范的合作社19家,运营较规范的合作社21家,较去年提高了15.8个百分点,运营一般的合作社83家,较去年提高了15.2个百分点,未运营的合作社下降到了39家,注销9家。经过3个多月的整改,合作社同意自愿注销的12家,全县贫困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情况有了明显好转,今年,带动7036户贫困户发展牛羊产业。三是完善风险防控和技术服务体系,开展贫困户农业保险工作,完成玉米参保1800户、7200多亩,完成牛参保2860户、4500多头,羊参保2130户、3.2万多只,实现了所有贫困户种养业参保全覆盖,防止贫困户因灾受损。四是实施“农业科技人员包村”服务行动,组建“粮改饲”和畜牧养殖流动服务队,为贫困户开展“粮改饲”技术指导和牛羊疫苗接种、疫病诊治上门服务,提高科学种养水平。五是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回收利用废旧地膜,实施牛羊屠宰冷链加工、有机肥料加工项目,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条,形成“旱作农业—“粮改饲”—养殖牛羊—能源沼气—有机肥料—粮食增产”的循环农业发展路子。

尽管广河县在推进“粮改饲”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群众收入,拓宽了增收渠道。但县委、县政府也在发展中不断的查找问题和不足,并对问题进行了梳理:一是推广面积大,收贮时间紧、任务重,青贮机械数量少。机械作业收贮量有限,县上目前只有7台大型青贮收获一体机,全县“粮改饲”推广种植面积20万亩,在青贮收割期内按时完成青贮收割任务难度较大,严重影响收贮效率。二是全县耕地面积42万亩,其中旱作农业玉米种植32万亩,山区玉米种植面积占绝大多数,目前,山区“粮改饲”玉米收贮以人工收贮为主,严重制约着“粮改饲”工作在山区大面积推广,全县农牧业基础较好,但财政实力薄弱,还需积极争取省州扶持项目,尤其是2019年该县全力争取创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县建设项目,望省上领导给予支持和帮助。三是政策吸引力不强。2017年以来,该县积极响应国家“粮改饲”试点推广扶持政策,对符合条件的青贮、种植、加工利用企业(合作社)给予专项资金补贴,补贴标准按种植面积计算,大约每亩155元,补贴资金较少。加之粮食作物种植省工省力,“粮改饲”政策与之相比,优势不够明显,拉动效果不够显著。四是产业扶持贷款力度不大。由于养殖企业收购饲草,发展生产等需要大量资金周转,但目前银行对养殖企业周转金贷款缺乏明显政策支持,养殖企业资金周转困难。

下一步,广河县委、县政府将继续扎实推进“粮改饲”各项工作,真正向实现全面脱贫步步迈进。(责任编辑:赵小春)


3.jpg

相关文章
中国甘肃在线关于我们|媒体合作|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友情链接 | 友链申请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Copyright©2006-2019中国甘肃在线(甘肃地方门户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