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艺术频道 > 传统艺术 > 传统工艺

一针穿起千年传承 一线绣出陇原文化——记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香包刺绣民俗文化产业带头人任艳艳

时间:2022-10-20 09:16:28来源:中国甘肃在线编辑:赵小春点击:

中国甘肃在线 为进一步倡树文明新风、弘扬传统美德,深入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带动更多身边人向上向善,即日起,视听开边微信公众号将结合“晒房子·比美德”活动开展陆续刊发一批身边好人、文明家庭典型事迹,树榜样、立标杆、扬正气。

今天讲一讲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香包刺绣民俗文化产业带头人任艳艳的典型事迹:

任艳艳,女,汉族,1982年8月生,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开边镇解放村人,大专学历,高级刺绣艺术师,现任庆阳妙丽香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是镇原县香包刺绣民俗文化产业带头人,庆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也是庆阳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协镇原县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她坚守初心,排除万难一心学习陇绣;她热心公益,时刻不忘帮助困难群体;她潜心钻研,非遗文化得以传承发扬;她响应号召,东西协作创造更多价值。她先后被评为镇原县十大公益青年、优秀抗疫青年志愿者、杰岀青年,庆阳市优秀妇联执委、身边好人,甘肃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最美家庭等。

坚守初心

“刺绣之路”开花结果

她从小就对陇绣有着特殊情感,坚定信念学习实践,从不轻言放弃,创业之路虽坎坷艰辛,但终于取得成功。陇绣在镇原大地上有着千年历史,祖祖辈辈生活在这块黄土地上的镇原人民,勤劳纯朴,积极向上。她自幼随奶奶、母亲学习陇原地方刺绣技艺,小学三年级时就能独立完成手工缝制品。“小时候看奶奶穿针引线的样子,再看看那精美的图案,就总想偷偷学做几针。”久而久之,她和刺绣就结下了不解之缘。有时她把做好的针线活拿给奶奶看,奶奶虽然调侃说:“猴女子学这干啥,费眼睛,又费脑子……”但又耐心地给她指点。家人的认可和指导让“陇绣”这颗种子在她心中不断生根发芽。

16岁时,母亲因病去世,让原本并不富裕的家庭捉襟见肘。“那个时候,就想着自己是家里的老大,学习一个手艺也好赚钱,减轻家里负担。”她说。后来她选择了陇东学院服装专业,她潜心学习,省吃俭用,并将节省下来的钱全部用于学习更专业的陇绣技术。学校毕业后,为了维持生计,她先后开过制衣店、成衣店,并尝试将自己的陇绣手艺融入服装设计中。2005年,她携自己创作的100多件手工刺绣作品第一次“亮相”庆阳香包节,很快便销售一空,收入3000多元,这件事更坚定了她的“刺绣之路”。经过不断尝试和积累,2017年,她终于注册成立了庆阳妙丽香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所创作的作品远销上海、西安、天津、广州、兰州、浙江、台湾等地,年销售额达200多万元。

20353d0bedbf419f9e1e99477f18002c_noop.png

奉献爱心

“公益之路”持续接力

她不仅有一颗拼搏上进的事业心,还有一腔善良友爱的胸怀,开展免费手工培训、慰问困难妇女、儿童和老人,捐献防疫物资等,时刻不忘助力公益事业。她明白,自身的创业过程离不开家乡妇女的大力支持,所以创业成功后,她还不忘帮助家乡姐妹们。她积极奔走,先后到全县19个乡镇免费举办手工刺绣培训,采用理论讲解和现场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从刺绣的类别、特点、基本针法,图案的构思,刺绣产业的前景和效益等方面进行通俗易懂且耐心细致的讲解,手把手地示范指导,使学员们认真学习领会刺绣技艺。她说:“我一直坚持公益培训人才,想把自己的手艺免费传承给家乡的姐妹们,让她们尽可能掌握这项就业技能,也想要更多的人将这门手艺不断传承下去。

”她在培训中挖掘刺绣人才并重点培养,与培训合格且有意愿从事巧手行业的妇女姐妹们签订长期用工合同,让她们通过完成订单产品,实现足不出户创造收入,使300多名贫困妇女和留守妇女利用农闲之余实现个人年均创收5000余元。除此之外,她还是镇原县巾帼志愿者,定期给留守儿童送去书包文具,带领热心公益的员工慰问平泉镇敬老院60余名老人,给他们送去糖果、点心和香包等新年礼物,并义务为老人们理发、修理指甲、打扫卫生;她还在武汉疫情期间为抗击疫情的白衣天使寄去价值5000多元的防疫香囊产品,在寒冷的冬天为郭原乡王咀村疫情防控卡点工作人员送去防疫香包和味道鲜美的饺子,向开边镇人民政府捐赠防疫物资……像这样的爱心奉献不胜枚举,她坚持以大爱感染他人,以真情回馈社会。

独具匠心

“非遗之路”活态传承

她坚持学习非遗技艺,提升陇绣水平,努力形成可随时随地开展的、可移动的非遗文化,使非遗文化得以不断传承发扬。她坚持遍访镇原的刺绣老艺人,学习民间遗存下来的精湛刺绣绝活,不仅将老艺人们的亲切话语密密麻麻地记在了本子上,更是将她们的一字一句印刻在心里,她感恩她们的倾囊相授,更觉自身使命重大。她潜心钻研,不断请教,创作的刺绣作品“四季花鸟屏”被第十五届中国西部商品交易会暨第二届中国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评为剌绣类金奖,“丝路故事”荣获第五届中国庆阳端午节香包民俗文化节刺绣铜奖,“图腾记忆”在中国庆阳农耕文化节民俗文化产品展中荣获香包刺绣类银奖等。作品《梅花迎春》、《如此多娇》、《报春图》、《九鲤鱼》等刺绣作品分别被国际、国内友人收藏。

她跑遍了镇原所有乡镇,拜访刺绣达人能手,一遍遍劝说动员,加强专业培训,终于组成了26名专职刺绣妇女参与的工作团队,她带领团队奔赴各个乡镇开展陇绣培训,引导贫困妇女和留守妇女认识传承非遗技艺的重要意义,鼓励她们从零开始大胆学习非遗技艺。她开设非遗手艺培训班60多期,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培训活动40多次,直接培训学员10000多人。随着更多妇女的积极主动加入,非遗技艺也在不断传承发展。她常说:“我们的陇绣是镇原非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是固定的、一成不变的,我们这个群体走到哪,这门技艺就发展到哪,它是行走的、活态的,我们一边不断将陇绣这门技艺和镇原文化传承发扬,一边不断以我们的方式创造文化价值和自身价值。”

向民间老艺人

请教陇绣

非遗文化进校园

刺绣作品

携作品参加第二十六届中国兰州投资贸易洽谈会

坚定信心

“协作之路”越走越宽

家乡解放村今年被定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也是天津市静海区对口帮扶的重点村之一,她积极响应东西部协作助力乡村振兴号召,创办扶贫车间,生产特色产品,加强两地文化交流,努力实现合作共赢。在东西部协作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她在开边镇等4个乡镇积极创办扶贫车间,使更多的贫困妇女和留守妇女实现了在家门口灵活就业和脱贫致富。她将天津研发的防疫中药秘方和扶贫车间生产的特色香包、保健枕等产品创新结合,生产出防疫香包、防疫枕等产品,被各地防疫一线工作人员和群众普遍接受。

2021年,天津为镇原设消费扶贫展馆,她借此契机将生产的特色文化产品授权天津方面,镇原的香包、刺绣、手工编织等特色产品在天津不断更新展出,受到当地群众的喜爱和称赞,当年收入近6万元。2022年,她在东西部协作建设的解放村村史馆设非遗产品展览室,向当地群众和游客展现镇原特色文化产品。她亲自设计“天津解放桥-天津甘肃商会”和“兰州中山桥-天津甘肃商会”等爱心桥梁刺绣产品,表达对党和政府的感激。如今,家乡的发展日新月异,她也对今后的发展充满信心。

相关文章
中国甘肃在线关于我们|媒体合作|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友情链接 | 友链申请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Copyright©2006-2019中国甘肃在线(甘肃地方门户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