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频道 > 教育资讯

面随心塑,十里飘香|兰州大学小树苗团队探访泾川面塑

时间:2020-08-27 13:13:43来源:中国甘肃在线编辑:赵雨婷点击: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世界交流的增多,全球化已是人类文明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可是,正如习总书记所说:“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一个没有传统的国家是不可能兴盛的,在顺应全球化浪潮的同时,一个民族也不能忘记她的根,不能忘记她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而随着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却面临威胁。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兰州大学小树苗公益团队在知行计划索尼梦想教室的支持下,于支教的同时开展了对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传统民俗文化的调研活动。

8月22日,小树苗公益团队来到了泾川县文化馆,并设法与泾川面塑的传承人张霞取得了联系。通过采访非遗传承人,实地体验传统民俗的方式,团队成员与当地的民间艺术家进行了深入沟通,深入了解了泾川面塑的发展历程、文化特色、继承和发展等具体情况。

在调研开展前期,团队通过网上资料查询,着重了解了泾川面塑发源。通过阅读资料,队员们了解到泾川面塑目前发展有三大种类,分别为可食用的花馍产品、祈求美好生活用的“猴灯”系列产品以及投放于旅游景区的面塑小商品。

其中,“猴灯”面塑系列是最具泾川当地特色的面塑种类,在泾川面塑中历史最为悠久,深深的体现着当地的民俗文化。猴灯,当地人称为“端灯”,就是当年内出嫁姑娘的人家,在正月十五为小夫妻专门举行的一个特殊仪式。因为猴灯寓意富贵吉祥、儿孙满堂;而端灯其实也就是送丁,因为灯和丁的音相谐,所以娘家人是祈祷小夫妻早日添丁,也祝福小两口从今后就心明眼亮,前途光明。

来到张霞女士的家里,队员们看到满墙的面塑作品。除了面塑小挂饰之外,还有许多做工精美的面塑作品,有孔雀开屏,有西王母像,有安塞腰鼓,八仙过海,个个做工精美。孔雀开屏绝美惊艳;西王母的裙摆皱褶自然、妆容精美,甚至连眼睫毛都清晰可见;安塞腰鼓活泼可爱;八仙过海栩栩如生,实为让人惊叹。

nEO_IMG_图片1.jpg

图为志愿者观赏泾川面塑作品

nEO_IMG_图片2.jpg

图为泾川面塑作品——八仙

通过和张霞女士的交流,团队成员了解到泾川面塑呈现出强烈的地域性,且与当地民众生活息息相关。泾川县隶属于甘肃省平凉市,位于甘肃省黄土高原中部秦陇交界处,居丝绸古道要冲,为华夏文明腹地,自古以来是西出长安通往西域的第一重镇戎狄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在泾川县的碰撞交融在泾川面塑中也可略见一斑,最具有泾川当地特色的便是“猴灯”面塑,“猴灯”面塑及其代表的祝愿新人美好的文化仅为泾川全境及周围区县几个乡镇所有,其中“猴”在当地有代表祖先,也代表多子多孙之意。泾川面塑中的花馍,则是泾川人在长辈生日时的蛋糕、春节祭祖时的贡品,这在当地是家家户户必须拥有的手艺,花馍的色彩更加丰富、造型更加逼真、规格更大不仅仅意味着这一家中妇女的聪慧能干,也象征着一个家族的兴盛繁荣。

nEO_IMG_图片3.jpg

图为志愿者观赏面塑挂饰

nEO_IMG_图片4.jpg

图为张霞女士向志愿者介绍面塑技艺

在与我们交谈的同时,张霞女士也表示了对泾川面塑传承的担忧。作为泾川面塑第五代传承人的张霞女士认为,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很多年轻人喜欢新潮的东西,都不愿学习捏面这门手艺。她十分希望当下年轻人能静心了解泾川面塑文化,了解泾川面塑技艺,愿意以制作面塑为职业,静下心将这份宝贵的文化传承以及推广开来。

 

 

nEO_IMG_图片5.jpg

图为张霞女士所做的致敬抗疫医疗卫士的面塑作品

在完成对泾川面塑传承人张霞女士的采访后,成员们积极剪辑视频,搜集图片,借助各大网络平台扩大泾川面塑的影响力,同时积极将自己所采访到的相关信息传播给身边的人,让更多的人了解市级非遗泾川面塑。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泾川面塑精美的外观下蕴含悠悠祝愿与心意,其不仅限于带给大家美好的祝愿,同时也在于民族文化的流淌,民族纽带的连系以及民族自信的焕发。这样一座中华文化中流光溢彩的宝藏,值得我们珍惜与保护。

相关文章
中国甘肃在线关于我们|媒体合作|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友情链接 | 友链申请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Copyright©2006-2019中国甘肃在线(甘肃地方门户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