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艺术频道 > 书法绘画 > 热点评论

兰州刻葫芦缘起一裁缝

时间:2015-01-07 18:11:16来源:每日甘肃网编辑:小柒姑凉点击:

兰州刻葫芦缘起一裁缝

  雕刻葫芦是兰州的传统特种工艺。兰州葫芦小的如鸡蛋,大的似人拳,皮质细腻,色泽黄白,滑润光洁,外形美观。刻葫芦便是在精选的葫芦上,用特制的小刀和钢针,刻上人物、建筑、山水、动物、文字等,供人们赏玩。

  兰州刻葫芦的历史,始于清光绪年间。传说,当时兰州有个姓王的裁缝,经常在鸡蛋葫芦上镌刻花草,供自己欣赏,这算是兰州刻葫芦的始祖。最早的雕刻葫芦只是刻些山水风景或戏剧人物的脸谱。作为儿童玩具在闹市出售。到了清朝末年,有一个名叫李文斋的秀才,由于穷困潦倒而以雕刻葫芦谋生。因为他有绘画和文学知识,所以设计和雕刻的葫芦,内容主要取材于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等,如《桃花源记》《赤壁赋》《兰亭序》等。雕刻的葫芦都要做如下处理:先剔去原生表皮,再涂上红、黄两种颜色,然后才进行刻画。用这种方法处理过的刻葫芦,虽然色泽比较鲜艳,线条也比较明显,但不为多数顾客所接受,后来又恢复为本色雕刻。在雕刻技巧上,主要特点是:人物寥寥数笔,求其意境,强调“神似”,山水花卉疏淡相宜,形神兼具,注意风致,题款文字细如蚊足,点缀成行,图文并茂,潇洒自如,成为赏玩的精品,让人爱不释手。他雕刻的葫芦开始只流传于甘肃官吏和商人之手,到20世纪20年代左右,开始由兰州的古董商人带到北京,受到同行关注,被誉为全国工艺品中的“绝技”,并高价求购。但并没有给李文斋带来多少好处。恰恰相反,因为李文斋拒绝给当时的兰州警察局长免费刻葫芦,被无辜抓进监狱,死于非命。到20世纪40年代初,又一位雕刻艺人阮光宇,在继承前人雕刻工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这项技术。阮光宇把《西厢记》《红楼梦》《聊斋志异》等作品中的人物故事,巧妙地安排在葫芦画面上,并配以诗词文字,风景山水。他雕技娴熟,刻工细致,使这项美术工艺品更臻完美。

  新中国成立前,刻葫芦艺人在今张掖路隍庙走道两旁设摊雕刻,生活艰苦,衣着褴褛,酷暑寒冬,无人关顾,命运坎坷,艺术价值多被湮没,其珍品又为古董商盘剥占有。新中国成立后,阮光宇、王德山、王云山等老艺人的特殊技艺受到了政府的重视,在有关部门的组织下,他们充分发挥一技之长,雕刻出了许多精致的工艺葫芦,行销国内外。20世纪50年代末,兰州刻葫芦空前繁荣,并于1959年首次出口,行销英国、德国、匈牙利和苏联等国,每年出口达千枚以上。

  20世纪80年代,雕刻葫芦的名家阮光宇之子阮文辉继承父业,博采众长,又有创新。他将雕刻工艺分为“描写”与“雕刻”两种。他针刀并用,以刻、铲、刮、磨来表现中国画的勾勒、点垛、渲染、皱擦,从而仿刻出国画家的泼墨、写意山水,以及徐悲鸿、齐白石的画风笔意,使雕刻葫芦工艺达到了出神入化、前无古人的境界,出现了不少精彩奇妙的佳作。他有四套六枚微雕刻葫芦作品,如《东坡赤壁夜游图》,在只有约7平方厘米的画面上刻有一叶扁舟,舟十六人神情迥异,栩栩如生,舟外远山近树,疏密有致,另一侧不到半个香烟盒的位置上刻着637字的《前赤壁赋》,字迹工整清丽;又如《婴戏图》,整个画面上共150多个正在嬉戏的孩子,姿态神情各异,其构思的奇妙和刻工的精细,堪称兰州雕刻葫芦的精品;《敦煌飞天》是在直径为5厘米左右的葫芦上刻有120位飞天,有的吹笛,有的抱筝,有的反弹琵琶,人物个个弯眉秀目,樱唇含笑,婀娜多姿,就连飞舞的飘带和摆动的纤手,也历历在目。

  《前赤壁贼》《婴戏图》《敦煌飞天》和另外三枚《唐诗204首》《唐诗桃园行》《饮中八仙歌》,都已被国家有关部门定为国家级珍品,由中国艺术博物馆永久收藏。

  如今,雕刻葫芦名家辈出,高手如林,雕刻技艺达到了新的水准。

 

相关文章
中国甘肃在线关于我们|媒体合作|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友情链接 | 友链申请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Copyright©2006-2019中国甘肃在线(甘肃地方门户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