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艺术频道 > 书法绘画 > 国内艺术

【甘肃日报】再现最美的甘肃彩陶 “国色初光——甘肃彩陶艺术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

时间:2019-12-26 13:38:48来源: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编辑:石慧珍点击:

bfb2db78-0cd0-4479-8058-99e2fea35fad.jpg.jpg

旋纹尖底瓶 马家窑类型(甘肃省博物馆藏)

70956202-34fc-42ca-9c67-d5e35384d78b.jpg.jpg

鲵鱼纹彩陶瓶 仰韶文化(甘肃省博物馆藏)

84aae12e-de0e-4363-9fec-b32ecd5c7ef7.jpg.jpg

双钩纹彩陶鬲 辛店文化(甘肃省博物馆藏)

d843c3cd-e67a-4697-ba59-dbaf82cfd596.jpg.jpg

人形彩陶罐 四坝文化(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090e330e-7f53-4a87-9e99-131e8c94dd49.jpg.jpg

镶绿松石回纹彩陶罐 四坝文化(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1397dca2-dbc1-43a9-880c-5e1aaefdc98a.jpg.jpg

多层垂弧锯齿纹双耳瓮 半山类型(甘肃省博物馆藏)

dc6f557a-3082-4ce3-a499-9b8ba171b762.jpg.jpg

旋纹彩陶鼓 马家窑类型(甘肃省博物馆藏)

834c83a0-30c1-46ba-a306-e532b732c6f4.jpg.jpg

鸮形陶罐 齐家文化(临夏市博物馆藏)

b81ca32e-53e0-4f3c-b559-442cd9ac3969.jpg.jpg

工作人员在展厅内布展。

c5daa859-27ea-4a50-b597-f305e210a9f2.jpg.jpg

国博展厅一角。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甘肃文物走出去参展,文物外展成为推介甘肃历史文化的一张“名片”。12月25日,“国色初光——甘肃彩陶艺术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隆重开幕。这些有着数千年历史的甘肃文物,将于今后一年里,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再次绽放光彩。

  12月18日上午6时,195件“甘肃彩陶”文物开启他们的进京之旅,目的地中国国家博物馆。20日凌晨,文物到达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已准备就绪,迎接这批远道而来的“客人”。

  12月25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甘肃省文物局、甘肃省博物馆等十几家文博单位举办的“国色初光——甘肃彩陶艺术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隆重开幕。这些有着数千年历史的甘肃文物,将于今后一年里,在国家博物馆绽放光彩。

  甘肃省博物馆历史部副主任刘光煜介绍,展览共展出195件甘肃彩陶,其中甘肃省博物馆有100件彩陶参展,其余95件文物由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兰州市博物馆、临夏回族自治州博物馆、定西市博物馆、天水市博物馆等10多家博物馆提供。此次展览是甘肃彩陶类文物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最大规模的一次展出。

  对于这些远道而来的彩陶“客人”,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策展人用“国色初光”来描绘他们。中国国家博物馆陈列工作部副研究馆员张运,也是负责此次彩陶展的策划人表示:“希望通过对彩陶多层级的解析,系统地去展示甘肃彩陶文化的特征与内涵,体现甘肃彩陶艺术。”

  展览的第一单元以“黄土下的彩色世界”为主题,表现甘肃彩陶的文化背景。以历史叙事的方式,对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甘肃彩陶文化做了一个概要介绍。

  第二单元“笔画与色调的奏鸣”按照时代顺序介绍甘肃彩陶各个文化的主要纹饰及演变规律。这一单元内容分为六组:“一抹红彩”展示大地湾文化时期最早出现的彩陶特征;“从直线到曲线”介绍仰韶文化时期彩陶图案由简单搭配到复杂构图的演变规律;由于马家窑文化彩陶十分丰富,展览将马家窑早中晚三个时期分作三组来展示,“激流涌荡”“红黑彩与锯齿纹”与“圆形天地”分别展示了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和马厂类型的彩陶群组,对这一时期的漩涡纹、网格纹、黑红彩锯齿纹、葫芦网格纹、四大圆圈纹、回形纹等代表纹饰做了拆分解读,集中展示了甘肃彩陶最辉煌阶段艺术成就;进入青铜时代,彩陶数量减少,品质也有所下降,因此齐家、四坝、辛店、沙井这四个青铜时代文化的彩陶归为“余音绵绵”,各文化彩陶风格各异,特色鲜明。

  第三单元“大自然的生命组歌”通过具象纹饰来展示自然界中丰富多彩的生命现象及主要生物纹饰的特征与变化规律。内容上分为“花叶繁茂”“鸟乘风行”“水生一族”“驯化与野生”四组。通过植物纹、鱼纹、蛙纹、犬纹、蜥蜴纹等展示彩陶纹饰蕴含的寓意,其中的太阳、植物、动物和人形纹饰展示了人们生息之地的自然生态。

  第四单元“精神的家园”将各文化阶段与人们精神生活有关的彩陶纹饰集中起来,分类展示。内容分为“原始信仰”“塑形艺术”“音乐舞蹈”三组。“原始信仰”主要展示的是鲵鱼纹与神人纹。其中神人纹最为丰富,变化规律也很清晰;先民们在探索彩陶纹饰艺术的同时,对立体塑形也给予了一定的关注。“塑形艺术”展示了各种陶塑文物,反映了史前先民准确的观察能力、出色的表现能力和日趋丰富的审美情趣。“音乐舞蹈”展示了一些舞蹈图案的彩陶,也有陶鼓、陶埙、陶铃等多种乐器。

  从古至今,跨越千年,甘肃彩陶携着自身所属的时代气息,在国博与观众见面。

  旋纹尖底瓶以中心圆作为定位点,将各点以优美的弧线连接构成复杂而多元的图案。图案繁而不乱,有条不紊,无论从什么角度观看,都可以欣赏到一个完整的花纹图案。将这种四方连续的旋纹,饰于作为水器的尖底瓶上,圆圈远点宛如激流,弧线犹如奔腾的波浪,分散在其间的小圆圈犹如溅起的水花,整个画面充满了动感与生命力。这件集器型规整、制作精湛、色彩明快等特点于一身彩陶,也是原始艺术中的佳作。

  人形彩陶罐,罐作立人状,人物双眼镂空,塑有鼻子,双耳穿有小孔,嘴唇微张,神态祥和可亲。颈部绘有黑彩,好似系着一条围巾,再细细看,它的肩部较宽,下身穿着宽松粗大的裤子,脚上穿着富有特色的翘头靴子。这件人形彩陶罐造型有趣,贴近生活。

  由临夏市博物馆提供的一件齐家文化时期的鸮形陶罐,以其独特造型和文物价值入选参展。鸮,也作“枭”,俗名猫头鹰。陶罐材质为泥质灰陶,呈现出特殊的光泽。高19.1厘米,鸮首口,口沿后部饰有锯齿状花纹,似鸮头部羽冠;其面部正中穿两个圆孔,两孔间堆塑锯齿状泥条,颇似眼和喙。短束颈,鼓腹,平底,颈有单耳。其造型形象生动,留给人们无尽想象。

  镶绿松石回纹彩陶罐虽以泥质红陶制成,耳上和腹部一周粘贴有绿松石片和蚌片,也显现出当时远古先民审美的变化,这件用鲜艳的镶嵌饰物衬托彩陶图案,使这件彩陶更富美感,闪烁着独特的艺术韵味。

  人们可以通过音乐来传递情感,那么在古时候,有音乐吗?在展出的文物中,有一件马家窑时期的彩陶鼓就是最好的实物见证。彩陶鼓的大端呈钵状,小端好似一折肩罐,中部为圆筒状,与两端贯通。大端一周均匀分布有六个爪型突翘。大小两端器腹各有同向的扁条式圆拱耳,应为系绳用。这件彩陶鼓是迄今为止发现时代较早的打击乐器。可以想象一下,古时候人们通过彩陶鼓产生音乐来表达他们内心的感受。在展出的彩陶中,除了彩陶鼓,还有彩陶铃、彩陶埙以及舞蹈纹彩陶罐,来呈现先民们的精神生活。

  “观众通过参观展览可以直观地感受甘肃文化,感受到甘肃彩陶的艺术魅力,这或许是最好的表达交流。”刘光煜说,让甘肃的历史文化传递出去,文物是最好的纽带和桥梁。

甘肃省博物馆馆长贾建威曾在采访中谈到,让文物成为甘肃的一张靓丽名片,而甘肃彩陶是其中最闪亮的篇章之一。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甘肃文物走出去参展,文物外展成为推介甘肃历史文化的一张“名片”。据了解,2019年,仅甘肃省博物馆文物外展30余次。(文/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闵媛)

相关文章
中国甘肃在线关于我们|媒体合作|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友情链接 | 友链申请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Copyright©2006-2019中国甘肃在线(甘肃地方门户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