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艺术频道 > 民俗艺术 > 民俗风情

玉垒乡--文县玉垒乡历史文化

时间:2015-11-17 09:09:27来源:中国甘肃在线编辑:马海花点击:

玉垒境内古栈道处处皆是。文州郡守杨诗《题玉枕驿》曰:栈道险复险,客怀愁更愁。万山俱绝壁,一水不通舟。

玉垒乡

玉垒关为阴平古渡。1963年。甘川公路通车后,改设木船汽车渡口。1975年碧口水库蓄水,公路改线于北岸,迁设轮机渡口于关头坝。每年五至十月碧口电厂防汛泄洪,库内水位下降,拖轮停渡,过往旅客行人只能乘小船过江攀崖上公路,叫苦不迭。玉垒关公路吊桥始建于1985年5月,1988年9月18建成通车,历时3年多,也称关头坝大桥,是一座加劲式桁架双链式汽车吊桥,总投资870多万元,全长212米,净跨180米,桥面宽7.5米,自重1000吨,可供20吨重型汽车双向行驶,在国内同类桥梁中是第三座,恰似一条钢铁长龙腾空飞舞,使天堑变通途,对改善文县交通状况、促进外贸出口、旅游起着重大作用。境内的玉垒坪铁索桥,也是白龙江上最大的铁索桥之一。

经济发展

玉垒乡坚持"稳定农业,发展经济,夯实基础,科技兴农,保持稳定"的方针,基本实现解决温饱。一是大搞农田水利建设,农业基础加强。新修全长13公里的何家坪、玉珍、徐家湾、黄路、蒿坪等5条水渠,新建总容量2000立方的汉坪坝、齐心坝、张家山雨水集灌蓄水池45个,新增水浇地1000多亩。新修平崖、大山、松林山、汉坪山、水沟山、上阳山、王家山、余家、蔡家石、黄路坝、冉家坪黄路坝、筏子坝等15处人饮工程,解决17个合作社、540户、2480人、620头大牲畜饮水难问题。创办了黄路、冉家、姚家水沟、张家山、玉垒坪、左家沟、徐家湾等7个农建点,修梯田1700多亩。二是交通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新修了全长1500多米的蒿坪杨家坝、何家湾、何家坪、姚家水沟、黄路半山、筏子坝等5条乡村农机路,新建筏子坝、玉垒坪2处码头,新建全长11公里的汉坪咀至那下山、青岗坪、黄路坝、大沟4处农电线路。解决了当地群众行路难、照明难、加工难问题。三是支柱产业开发稳步发展,栽植花椒、核桃、橙子、板栗等各种经济树29万株,发展蔬菜、西瓜600多亩。

乡镇建设

玉垒乡

文县玉垒乡为解决灾后重建房基地、建筑材料等紧缺的实际问题,不等不靠,因地制宜,独出心裁,全力推进重建进度。 一是组织群众自制水泥砖。在该乡余家行政村余家社重建点,笔者看到村民自己购买了制砖器械,以家庭为单位,两人一组,用沙子、石块和水泥铸制建房用砖,平均每天可铸制250多块,这种砖一块大小相当于普通红砖四块半,每块成本1.8元。该村村民袁福勤准备修建五间房子共128平方米,他家房基已打好,正在铸制砖块的他自信地说:"用红砖码墙的话五间房要用近3万块,每块红砖按0.7元算,光砖就得花2万多元,而这种自制水泥砖有6000块足够了,能节省1万多元的费用。"

二是创造性地用水泥沙浆浇铸石块砌墙。在该乡蒿坪行政村有36户重建户都是用这种方法。蒿坪村有大量硬度适中、薄厚匀称、大小较统一的青石块,村民们只需花点工夫从山坡上、河道边把它们捡来即可使用。在该村杨家坝重建点,村民张浩文家的三间房子墙已砌到两米多高,他说:"石块的成本很低,就是多用点沙子、水泥和细钢筋,修三间房子可少花4000多块钱,而且除了圈梁、柱子外在墙体里也压有细钢筋,很牢靠的。"

三是充分利用荒废的土石堆积地作为房基地。2005年汉坪咀电站修建时在水库下游河滩堆积了大量土石,经过几年的外力作用这片废地已很实靠,当地政府平整后作为该乡何家坪社26户受灾群众整体搬迁的房基地。即利用了荒废土地,也为群众节省了重建资金。

计生工作

文县玉垒乡把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当作全乡的重点工作来抓,依照国家政策,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合乡情的政策方针,并认真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相关文章
中国甘肃在线关于我们|媒体合作|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友情链接 | 友链申请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Copyright©2006-2019中国甘肃在线(甘肃地方门户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