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艺术频道 > 文学诗词 > 文学作品

走出大山--作者:郭建

时间:2020-10-16 15:13:07来源:中国甘肃在线编辑:林翠茹点击:

现有的资料表明,庆阳有着地球上最厚的黄土层。几千年风雨涅槃之后,这里沟豁纵横,七沟八梁。

据说,庆阳市镇原县是东汉著名政论家、文学家、思想家王符和北魏灵太后胡充华的故里。

甘肃近代十大名医慕元春名扬陇东。慕寿祺从政清勤,略疏文采,《甘宁青史略》独领风骚。他们也都在镇原留下足迹。

nEO_IMG_微信图片_20201016143148.jpg

郑怀秀出生的地方,叫庆阳镇原县城关镇原郑村。那里群山逶迤,连绵不绝。那里的人民世代农桑,却是“靠天吃饭”,却常常是“草盛豆苗稀”。大多数年景,“填饱肚子”是当务之急。

励志与贫穷有关。

当郑怀秀站在我面前的的时候,我想到了春秋时期楚怀王的爱妃郑袖。郑袖挑拨楚怀王割掉了新宠魏美人的鼻子,被后世称为阴谋家。在聪明、大胆和能力方面,郑怀秀和她有一拼。

郑怀秀从出门打工到今天在西峰购置了价格不菲的房产,她说是“自己一剪刀一剪刀剪出来的”。

而且,最重要的,郑怀秀不是一个人出来打工那么简单。她让她的全家乃至家族的许多人转变传统观念,离开祖祖辈辈相依为命的黄土地。她带领包括亲戚在内的一代人走出大山。

长远一点看,我不想说这样做好与不好。但是眼下,她让她和她的家族不再面朝黄土背朝天。让家人脱离了几代人谈虎色变噤若寒蝉的贫穷,把日子过到了别人前头。

看得出来,郑怀秀很高调。她像极了我见过的一个刚来单位报到的清华大学的大学生,不服人也不怕人,郑怀秀不轻易把什么人放到眼里。

nEO_IMG_微信图片_20201016143219.jpg

郑怀秀土生土长,小学辍学。她背柴、喂猪、养羊,参加生产队劳动,样样农活都拿得下。

但是,她们仍然生活在尚未温饱的贫困里。

十五岁那年,郑怀秀背井离乡,出外打工。她给她在城里的小学老师当保姆。洗衣服、做饭、照顾老人和孩子。天道酬勤。郑怀秀说:当她的劳动得到认可,当她拿到比别人多的报酬时,她激动地哭了。

生活不会一帆风顺。打工生涯里,郑怀秀的低谷和不堪回首是去杏脯厂、啤酒厂、羊肉馆、烟厂当学徒。没钱买铺盖,她甚至卖血换钱。

郑怀秀心灵手巧,伶牙俐齿。她从小喜欢给自己和家人剪头发,扎辫子。她说:家里人的发型,都是她想象着捯饬出来的。

1992年,20岁的郑怀秀有机会走进了理发店。当了4个月的洗头工之后,她终于可以拿起剪刀学习理发。一年以后,郑怀秀出徒。

这时候的郑怀秀仍在艰难跋涉。她先成了家,接着自己的理发店开业。

那是一间铁皮房小店,半边理发半边开商店。那年月理一个头只有8毛钱,不这样做就养活不住,就连房租都挣不回来。

郑怀秀回忆说:“和别人开店一样,刚开始生意很一般。客人觉得,一个毛丫头能理什么发。可是一旦来理过发的客人,立马就会另眼相看,态度就会来个180度的大转弯。客人口口相传,生意渐渐好了起来。”

大女儿出生后,作为母亲,郑怀秀关门歇业。孩子两岁时,郑怀秀重振旗鼓。在西峰市老西环路开了有模有样的“中老少发屋”。

这一开就是16年。

当然,16年风风雨雨,16年绝不平静。在这期间,由于父母盖房借贷,由于缺钱,郑怀秀在开店之余,还承包了陇东商场的环卫工作。她早上5点起床,8点扫除结束。然后回来开店。

对于一个女人,这已经很震撼了。还有震撼的:每一份清扫工作每月1600元,郑怀秀一下子要了两份。另一份她是为老公要的,但是老公常常不去,常常由郑怀秀一人完成。

整整干了3年。郑怀秀还清了所有债务,还有盈余。

nEO_IMG_微信图片_20201016143224.jpg

郑怀秀是以优质服务取胜的。她接待的顾客多数是中老年人和孩子,这些人群对服务有着特殊要求。

对待他们,郑怀秀仔细认真,精益求精。

局面是靠实力打开的,回头客是靠诚心赢得的。”郑怀秀说。

来郑怀秀这里理发的多半是回头客。也有一家老少家族式的,他们定期就来了。

郑怀秀也上门服务。老人瘫痪在家的、小孩子满月的等等。只要有电话来,她就上门。她不收上门费。

当地有位老人,身体虚弱,靠氧气瓶维持。几乎每个月,电话一来,郑怀秀都准时上门。白天客人多,她就晚上去。

尊老爱幼是我的本分。只要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只要顾客需要,我义不容辞。”

有个小孩,每次理发都哭闹不止。郑怀秀就给他玩具,耐心地哄。有一次,这小孩目不转睛地盯着鱼缸里的金鱼。郑怀秀就把自己儿子最喜欢的一条金鱼送给小孩。孩子的奶奶逢人就说,逢人就夸。

对于腿脚不便的病人,郑怀秀能做到出门迎客,不论手头多忙。

疫情期间,人人自保。千村霹雳,万户萧瑟。理发成了爷们的头等大事。郑怀秀上门服务。

郑怀秀热衷公益。她为寺院捐款,名字刻上了寺院正面的功德溥。她孝老爱亲,为丈夫买豪车。她管着父母、公婆两个家。每逢过年过节,她先去婆家过,再回娘家过。过完了回理发店再挣钱。四个老人,她一视同仁一样对待一律平等。她居家过日子是行家里手。前几年卖了小房子,又买了大房子……

我注意看了看郑怀秀的双手:漂亮、厚实,灵巧。

现在,中老少发屋的声誉,已经在当地传开了。赞誉之声不绝于耳。周边村镇也有人经人介绍慕名而来。

我那次回庆阳,就是奔着郑怀秀发屋的名气去的。郑怀秀一边给我理发,一边和领我去的向导邵老师筹划去庆阳福利院给老人和残障儿童爱心理发的事。

    “咱虽然挣不了大钱,但是每天有钱进开,充实。”“有手艺就能吃饱饭。”

我想到了王三运。“不过碎银几两,断了儿时梦想,让少年染上沧桑。”……

了不起的是,郑怀秀不是一个人成功。在前进的道路上,她带出来一批人。郑怀秀的表姐、大姐二姐的两个女儿、儿媳妇,都师从郑怀秀,并且各自成功开店,生意兴隆。

郑怀秀的女儿正读初中,放学后也学会了理发。

她把理发当成了家族产业,形成产业链。这一点难能可贵。

想想我都汗颜。我们这一代人曾经努力读书,后来参加工作,一度自我感觉良好。实际上,我们只不过走出了个人的生存之路和苟且之途。对于故乡而言,我们没有任何建树,没有什么值得炫耀。包括我们辉煌时为家乡要一点钱修一座桥的事情。

我们最多表现出了一点羔羊跪乳乌鸦反哺情结。在暮年以及暮年以后,我甚至无颜像一片落叶一样,悄悄地落回故乡的地面。

郑怀秀的一句话,让一般人脑袋喷血:“你们其实是很可怜的。挣死扒活买了一套房,其实还在空里呢,连块地皮都没有!”

郑怀秀为面朝黄土、世代躬耕的劳苦大众和父老乡亲探索出一条放弃故土、走出大山、占领城市的生存模式。她显然就是我坚决反对的、在一个农耕文化的国度里牵强附会的搞所谓的城市化的先驱。但是,作为个人,我讴歌她。她让她和家人走出了大山,走出了贫穷。

写到这里,我想到了一句歌词:“挖掉了苦根翻了身,翻了身”。孙子说:“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郑怀秀不用一枪一炮一子弹,就把一个家族的一代人从贫困中解放出

来。当然,郑怀秀不能和毛泽东比。毛泽东一生也不打一枪一炮一子弹,但是他改变了一个国家。

楚怀王有东西南北四宫王后,北宫屈容是原配,西宫赢盈是秦国长公主,东宫田蕙是齐国公主,南宫的好像就是郑袖了。

我说郑怀秀像郑袖,只是说像她的聪明和运筹帷幄,不包括别的。因为郑袖参与过迫害知名度极高的屈原事件。她还为了自己的荣宠,在楚怀王准备杀戮张仪的时候为张仪求情。郑袖之所以答应靳尚解救张仪,完全是怕秦国进献公主让自己失了荣宠。结果最后荣宠没有失掉,在秦国进攻楚国的时候,她自己把命丧掉了。

郑怀秀创新了一种思维和观念。我们照本宣科鹦鹉学舌人云亦云,我们不如她!

作者简介

郭健,国家一级作家,金城文化名家

相关文章
中国甘肃在线关于我们|媒体合作|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友情链接 | 友链申请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Copyright©2006-2019中国甘肃在线(甘肃地方门户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