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艺术频道 > 文学诗词 > 文学作品

从王红德拆“危建”说开去(新散文)郭健

时间:2020-06-08 22:00:08来源:中国甘肃在线编辑:赵小春点击:

网络时代,每年都有一些流行词。“危建”就是其中之一。

这里所说的“危建”,属于官方语言,但是也很流行。它指北方山大沟深、地域辽阔的农民盖了新房之后,废弃在原址上的旧房及牲畜圈舍。因为废弃,因为失修,所以风雨飘摇,所以东倒西歪,所以被称为“危房”。

这种危建历史上没有。过去盖房,一般叫“翻新”。先把旧房拆了,能用的椽子、翎子、砖头要码在一起,要重新利用。现在不一样了,现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物质供应极其丰富。现在人们不再提倡修旧利废,不提倡废品利用。现在的人们不再缝缝补补,衣服旧了就扔。女人曾经灵巧的双手变得笨拙,变得中看不中用,这是不争的事实。

过去人修宅子注重风脉,注重根基。讲究养精蓄锐,讲究接地气。过去人喜欢老庄子,因此就有千年古树,就有深闺大院。过去一个村子形成后,许多年甚至几代人都不变。后生们不论光宗耀祖还是衣锦还乡,依然不会走错家门。除过战争、瘟疫和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老庄子一般不离不弃。

现在不了。现在农村盖房喜欢选新址,喜欢拉开距离。喜欢一切重新开始,还喜欢标新立异,喜欢独处,不喜欢亲近。现在的农村有了新的攀比。他们比谁的门路大,比谁的手续来得快,比谁批的庄基地位置显赫、牛逼,毗邻或者最好建在城市的马路当中。现在的人修宅子讲究“全新”,不用旧房子上的一根铆钉。新房子建成了,旧房子和旧砖头,就被遗弃在那里。


结果,废弃的房屋摇摇欲坠,村子里尽是残垣断壁。美丽乡村堆满瓦砾,青山绿水全是砖头。蚊蝇肆虐,一派破败!

当地政府为了“建设美丽乡村”,组织有能力有大型机械的工程单位进驻深山老林,义务拆除这些“违建”。

我们也来个卫星视图,把镜头从北方高空拉到陇南西和。

2019年4月,首先开进西和县洛峪镇的拆除队伍是陇南德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红德亲自带队。一年时间里,机械加人力,王红德带队拆除了杨庄、康和、曹庄等8个村庄79户近400间危房、200多米院墙和4座门楼……

当然,王红德不但义务拆,还义务修。为人民修路。他花大价钱为武都区池坝乡池坝村处地十分分散的8个村落修路100公里,使300多户人民摆脱了人背马驮的原始劳作方式。

前几天的陇南政协会议期间网上了《助力拆治乱,现委员价值》的文章,介绍了政协委员王红德领队拆除危房的事迹。文章说:消除视觉贫困、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拆治乱这件事实施的一年多时间里,德昌公司拆除了大量长期闲置废弃的危房、老旧房、空心房、草房圈舍、残垣断壁……

我们离官方八股文的叙述。我嫌那种文体迂腐,啰里啰嗦,言不由衷。假大空,高大全,不着边际。

一句话:废弃不用的东西全部拆除。这样一来,村庄整洁了,农村美丽了。城里人来这里旅游了。

这里面有个观念的问题。有人说,炎黄子孙自古讲究上天圆好事,回宫降吉祥,历来信奉硬建十座桥,不拆一座庙”的德行。王红德今天这可是赤裸裸地拆,只拆不建,有悖伦理。

但是,这是政府号召,是废弃物。再说了,这东西放这里难看还危险,给人民生活带来不便,对环境造成污染。所以,王红德拆它没商量。

个人观点,以后审批土地时加上一句:新宅建好,旧宅自行拆除。一切就ok啦!至于是填埋还是其他,地方政府已经摸索了许多年,方法和经验有的是。这不是问题的关键。

我们要相信大自然的风化和降解能力。长城够宏伟的了吧,才过了两千多年,许多地方都找不见了。史前文化更了不起,可是大自然已经将它降解得无踪可寻。所以,这个问题不用讨论。

相关文章
中国甘肃在线关于我们|媒体合作|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友情链接 | 友链申请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Copyright©2006-2019中国甘肃在线(甘肃地方门户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