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国内资讯 > 商业协会

从小商贩到垃圾分类“先行者” 记甘肃兴华环境设施有限公司董事长、兰州镇原商会常务副会长李含琦

时间:2020-12-26 12:21:30来源: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编辑:赵小春点击:

中国甘肃在线讯 高中辍学后只身来到省城,从一名普通的打工仔、水果商贩、智能门锁等产品代理到集垃圾收集、分类、转运、处理及环卫产品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环卫企业董事长,在省会兰州打拼了20多年的镇原籍企业家李含琦,亲身感受了城市底层的人世百态,尝过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也见证了兰州乃至甘肃城市垃圾处理由粗放到精细、由简单落后到科学智能的变迁之路。

1f45b296728241dc8ca510be66b5d3cd.png

从进入环卫这个行业,李含琦就把这个行业当作终身的事业,以行业最高标准把产品和服务做到极致。在获取合理经济效益的同时,他以先见之明、先人一步的勇气和魄力,率先在小区、车站等公共场所做垃圾分类公益宣传,提升市民环保意识;以回馈社会、扶弱济困的责任和爱心,坚持做社会公益事业,用人品和产品树立了行业标杆和人生高度。

历经生活磨砺  实现热切梦想

李含琦人如其名,含而不露,瑰意琦行。标准的国字脸,精干的寸头,一米八五的高个,气宇轩昂而富有亲和力。人多时他话很少,倾听的时候居多;独处时,他总是一副沉思状,好想总有思考和琢磨不完的事情。

李含琦现在的生意可以说顺风顺水,但曾经摆在他面前的并不是顺境和坦途,他成长、成功的道路一路崎岖,布满荆棘。

上世纪70年代,李含琦出生在镇原县新城镇一个贫困的小山村,姊妹6个,弟兄5个,人口多劳力少,常常为吃饭而发愁。1994年,19岁的李含琦才上高二,就由于家庭贫困而辍学。带着未圆的大学梦的遗憾和失落,李含琦只身前往省城兰州闯荡。

初到兰州,李含琦举目无亲,碰到啥活干啥活,只要能吃饱肚子。后来看到兰州石化公司招聘经济民警,他应聘成为一名民警。这种工作虽然轻松,也没有在外奔波那么辛苦,但每天重复乏味的工作让李含琦认为这是老年人干的活,与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差距太大。干了一年半,他辞去了这份相对稳定的工作。为了找工作,他到处碰壁,遭尽白眼,最后找到了一份在酒店后厨洗盘子的工作。整天对着一摞摞布满黄色油渍的盘子,不停地洗洗刷刷,闻着刺鼻的洗洁精味道,他累得直不起腰、吃不下饭。

感觉现实与理想的差距更大后,李含琦又辞去了酒店的工作应聘到一个小卖铺,蹬三轮车走街串巷卖水果。从那以后,风里雨里,从早到晚,人们都会在异乡的街道看到一个身材瘦削的高个男孩弓腰曲背,穿行在大街小巷,用不标准的普通话腼腆地招揽生意。吃苦倒在其次,忍受同行的排挤、躲避城管的追赶才是最考验耐力和智力的。有一次,三轮车不小心被城管收了,老板连饭都没给他吃。饿腹的屈辱让李含琦深受刺激,他决定自己干。

他向哥哥借来500快钱买了一辆三轮车,自己当老板,贩卖水果。每天凌晨三四点钟,他就从住地骑车十几公里到南关批发市场批发水果,然后沿街贩卖,每天只吃一顿饭,3块钱一碗的牛肉面对他来说都是奢侈品,从未舍得吃。为了省钱,他在偏僻处租了间简陋房子,墙壁砖缝宽得透光,冬天冷风嗖嗖地往进钻,捂上被子和出摊时御寒的旧军大衣还是冷得难以入睡。

那是一段艰难而心酸的岁月!漫长而寒冷的冬季,他感觉每一寸肌肤甚至血液都是冰的,整整三个月他都没有洗过一把脸。而想到这间四面漏风的屋子是他理想的起点,他的心里又涌起阵阵热意。靠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他咬牙坚持了下来。

一天晚上,收摊路过黄河大桥,他幸运地捡到了两个大饼。那天他破例要了一碗牛肉面,泡着大饼第一次吃了一顿饱饭。那碗面他是和着眼泪吃下去的。生活的艰难早已磨练了他的坚强,而理想难以实现的迷茫让他伤心。

夜晚的城市五彩缤纷,充满了喧嚣的生活气息。李含琦站在黄河大桥上,凝望着滔滔河水和如线车流,感慨这个城市是如此美好,他一定得想办法留下来。

敢于放弃一份已经适应了的工作,也敢于去谋一份未知的工作,李含琦有这个勇气和胆识。做体面生意、做大生意才是他的追求。随之他应聘到一个温州老板的公司做业务员,踏踏实实学做生意。“在这里我学会了做生意,也学到了好多为人处世的常识。至此我才在兰州有了一个稳定的地方。”李含琦说,“用真诚去换别人的心都能得到回报。我很感激我的老板,他是我的恩人和领路人!”

从2001年开始,李含琦离开公司自主创业,主营程控电话、智能门锁等,每年都能赚到1万多元。2003年,他成立天琦商贸有限公司,年营业额达40多万元;2007年,成立甘肃兴华环境设施有限公司,年营业额达300多万元。

对李含琦来说,以前吃过的苦都是他今后受益无穷的财富。经过多年的坚持和打拼,他不仅有了自己的企业,有了明确的经营方向,还在大城市落了脚、扎了根,终于实现了从底层小贩到城市上流的华丽转身。

专注垃圾分类 展现环保初心

在经销程控电话、楼宇对讲、智能门锁等产品时,李含琦经常出入各类小区,看到居民环保意识不强、垃圾乱堆乱放的现状,忙完工作的他无数次“顺手”把住户的垃圾带到街道的垃圾箱。一次他在看一档关于环保题材的纪录片时了解到,垃圾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会让土地受到侵蚀,严重污染我们的生存环境。电视上那些生动的案例和惊人的数据让他坐立不安。从那时起他就萌生了从事环保工作的想法。

2007年,李含琦在皋兰县九合镇建立生产车间,生产各类垃圾箱、垃圾桶。与各小区、街道衔接,实施垃圾桶、垃圾箱进小区、街区工程,引导市民垃圾入桶入箱。短短几年时间,市民的环保意识有了很大地提高。后来他又紧随国家环保政策,连续实施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兰州蓝天保卫战等项目,业务也由垃圾桶箱生产扩展到垃圾收集车、压缩车,道路保洁车代理等方面,成为装备制造业鼎鼎有名的徐工集团在甘肃的总代理。随后他又介入垃圾无害化处理、污水处理项目,建垃圾填埋场、垃圾压缩站、污水处理厂,业务遍布甘肃、青海、宁夏等30多个省市县区。每一项工程都是李含琦环境理念的用心实践,每一项工程都是行业样板。

随着垃圾处理技术的成熟及市民环保意识的逐渐提高,李含琦把主要精力放在垃圾分类项目上。他认为垃圾分类是人类走向更高文明的必然趋势,也是国家倡导绿色生态发展的必要措施,必须尽早着手。或许这项工作在三年、五年甚至十年内无法看出实效,但在未来,垃圾分类一定能给老百姓、给子孙后代、给地方的生态环境改善带来切实的好处。

“普普通通的一支中性笔,有金属、塑料等好几种材质,在进行垃圾投放时,我们需要把笔的零部件先拆分、再分类投放,垃圾分类的学问太深了!”说起垃圾分类相关知识,李含琦滔滔不绝。

早在2015年,李含琦就取得了清华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文凭,圆了曾经的大学梦。但随着垃圾分类业务的深入,他觉得知识越来越不够用了。即使再忙,他每天都会抽出一定时间阅读垃圾分类相关书籍、学习垃圾分类相关政策,不断汲取新知识。逛街时他的注意力也经常在那些垃圾桶上,看摆放是否合理,利用率高不高,有时还会根据垃圾投放情况,分析市民环保意识提升和环保知识接受程度。有时逛着逛着竟忘了正事,似乎是专门为了搞环保调查。

走进李含琦的办公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循环播放的垃圾分类宣传片和四色垃圾桶,墙上挂的是垃圾分类图,桌上摆的是垃圾宣传册页,整个公司沉浸在一种浓厚的“垃圾”文化氛围之中。“垃圾分类涉及的知识很庞杂,我们的员工首先必须熟练掌握这些知识,为此公司经常组织员工进行垃圾分类知识的研究学习,分析垃圾分类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并探讨解决方案——这是员工的必修课。此外,我的家人在垃圾分类方面也做得很好,老人和孩子每天会主动将垃圾分门别类投放,遇到不知该分为哪一类的还会上网搜索了解。”作为垃圾分类的“带头人”,李含琦一直在用理念和实际行动影响着周围的人。从一个人、一个家庭开始,带动无数个人、无数个家庭。
  垃圾分类的过程漫长又艰巨,如何更好地推动垃圾分类实施,李含琦有着自己明确的规划。他认为最关键的是宣导,老百姓对垃圾分类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和透彻。他一直在和街道、社区、学校积极对接,让垃圾分类宣传进社区、进学校,成为一项常识、一门课程。通过开展积分兑换、专家宣讲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垃圾分类深入人心。目前他已针对部分社区设计了15份垃圾分类方案。他还打算在公司成立垃圾处理研究所,专门研究垃圾的分类和处理,为垃圾处理探索更多途径,为生态环保寻找更优更省更合理更智能的方案。

“环保行业是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更细化更智能的代表,近年来中央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建设,作为一名环保企业负责人,我们不光要有做销售和售后的硬实力,还要有改善城市和农村环境、提升老百姓环保意识的责任和使命。”从单打独斗销售环境设施产品,到如今组建致力于“城市垃圾分类”和“农村厕所革命”的团队,李含琦在环保事业上以一颗匠人之心展现着他奋斗拼搏的精神。

勇担社会责任  彰显企业担当

十月是丰收的季节,仅仅这一个月,甘肃兴华环境有限公司就连续斩获多个环保大单。酒泉市肃州区城市环卫局项目、肃北县城市环境卫生事务中心项目、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项目等10多个项目顺利签约,签约资金达数千万元。这些项目的成功签约是对李含琦公司业务战略部署的充分肯定,也是对其团队不断学习提升业务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回报。

作为私企翘楚,兴华环境以其优质的设备资源、良好的售后服务,赢得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支持,公司年营业额连续多年超过亿元。2018年,李含琦当选为兰州市城关区政协委员。
    “公司做得越大,所负的社会责任就越大。我们环保企业是随着国家政策机遇发展起来的,必须紧跟党中央的步伐,为国家社会提供最好的产品,为人民群众提供最好的服务,在企业规模壮大的同时,尽到相应的社会责任。”李含琦说。

垃圾分类是一件必须长期持续不断投入资金、人力和精力的工作,阶段性做还行,要坚持下来就很考验企业。但李含琦宁可少盈利甚至亏本也把这项工作坚持了下来。近年来,他每年都投入资金六七十万元做垃圾分类公益宣传,印制垃圾分类宣传彩页,录制小视频,在街道、小区发放、播放;投入数百万元研究垃圾分类、研发智能垃圾分类设备。

“承担不了这份社会责任就做好不这个行业,也成不了一名优秀的企业家。我出身贫苦家庭,对付出与回报有很深的体会。我今天的一切都是国家和社会给予的,我必须有所交代、有所回报!”垃圾分类要改变的是人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投入大,收效微。但不管这个周期有多长、过程有多艰难,李含琦都决心做下去。

从贫困中走过来的李含琦,日常生活极其节俭、简单,在他和家人身上看不到一点奢侈的影子,但在团队的提升培养方面他却非常大方。从2016年开始,他每年都会组织全体员工外出考察学习,接受新理念、新思维。他和他的团队先后到过泰国、日本、台湾、西藏等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在日本,他们看到了整洁的街区,感受到了先进的环保理念,深受震动。他说,日本街道、小区垃圾箱设置少而合理,市民在垃圾分类方面自觉而熟练,国内在这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如今,这支用先进环保环保理念和专业环保知识武装起来的团队,已成为兰州市的“环卫先锋”,他们的身影遍布大街小巷,把环保知识传传递到千家万户。

李含琦离开家乡已20多年,但家乡的一草一木始终萦绕于怀。在有了反哺能力后,他经常性给家乡和像自己家乡一样贫困的地区给予帮助。2013年,兰州镇原商会成立时,他率先入会,担任常务副会长,并无偿提供办公场地。商会的大小活动,都活跃着他的身影。看到近年来在精准扶贫政策带动下,乡亲们的生产生活有了很大变化,他感到高兴和欣慰,但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的欠缺让他着急。2017年,李含琦积极响应国家精准扶贫号召,投资100多万元,为老家新城镇南俭村修建文化广场,配备了文化娱乐设施,让乡亲们有了文化活动场地,丰富了他们的精神生活;2019年,看到家乡媒体工作人员工作十分辛苦,经过商会衔接,为镇原县融媒体中心捐赠工作服80套;2020年1月,为张家川县张家川中学捐赠图书5000册,折合人民币138600元,充实了该校图书资源,开阔了师生视野。同年2月,为助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他及时为兰州市城关区新冠肺炎联防联控指挥中心捐赠5000元,用于购置防疫物资。

“家乡是根,养育了我。在外打拼20多年,我取得了些小成绩,这些都离不开家乡父老乡亲们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在我创业最困难的时期,一想到家乡的亲人们,我就浑身充满了力量。我将竭尽所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带动更多像我一样在外拼搏成功的人士回报家乡、建设家乡。”李含琦深情地说。

在公司里,一旦有合适的岗位,李含琦首先想到的是家乡的亲人朋友。在他的带动下,好多乡亲们都跟随他相继走出山村,生活有了明显改善。“企业做到一定规模就不是你自己的了,是社会的,社会效益才是衡量你企业成功与否的标准。不是看你赚取了多少钱,而是看你花出去了多少钱,为社会做了多少贡献!”对于做企业,李含琦有自己深刻的理解。

企业家的境界、胸怀、格局、眼光决定了企业能做多大,能走多远,能否被人尊重。李含琦的公司名为“兴华环境”,取振兴中华之意,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确切地知道,他的企业一定会走得更远、更好!

相关文章
中国甘肃在线关于我们|媒体合作|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友情链接 | 友链申请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Copyright©2006-2019中国甘肃在线(甘肃地方门户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