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频道 > 高端MBA > 高端人物

代合治:专注的力量

时间:2016-02-03 14:38:48来源:中国甘肃在线编辑:马海花点击:

┮代合治简历

代合治,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1964年出生于山东省曹县,1981年至1985年就读于山东师范大学地理系,1988年至1990年在东北师范大学攻读人文地理学专业,获硕士学位。1985年至今在曲阜师范大学工作,2000年晋升为教授,2001年起担任地理系主任,2008年任地理与旅游学院院长。山东地理学会常务理事、日照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理事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城市与区域经济发展、旅游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获得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在一名普通人的眼里,地理可能是一个简单而又模糊的概念———地理是山,是水,是城市……但又不仅仅是这些。在大学之前,代合治对地理的了解同样很模糊,今天,在地理的世界里探索了三十年后,代合治依旧不敢说自己完全认识了地理。

“地理是一门学问,也是一份事业,更是一种情怀,值得自己用足够专注的力量去窥探,去发掘。”

求学:最美好的时光

在一个人的生命中,求学的时光总是最温馨、最美好的。对代合治而言,虽然求学时正逢物质贫乏的年代,但这依旧是自己生命中最珍贵的记忆。

代合治1964年出生在菏泽曹县楼庄乡代庄村,小学和初中是在村办的联中度过的。偏僻的乡镇上没有中学,代合治只能到十几公里之外的韩集镇曹县二中上学。每个星期在学校与家之间往返,代合治几乎都是步行。“由于住校学习生活,需要每个月向学校的食堂交粮食,然后学校再发给饭票,每个月我都要从家里驮粮食到学校。”

1979年,代合治考入高中。“我上高中的时候正赶上国家开始逐渐统一学制,很多东西都在改革。初中时我们用的是省编教材,到了高中用的是全国教材,中间有知识的空档。我们那一届好像是最后一届两年制的高中,也就是说原本三年的课程两年就要学完。我们两年就学了六册的数学,语文课程没有学完,高考前又通知我们这一届要第一次高考考生物,所以还要学习生物课程。”

在这种略显混乱的紧张中,代合治第一次感受到了学习带来的压力,但他也倍加珍惜这获取知识的机会。1981年,代合治终于来到了高考的大门前。“因为77级大学生晚入学了半年,到我们这一级去上大学的时候,大学里有半年的时间是五个年级同时在校,所以我们这一级是大学招生最少的一年,而考生又特别多,所以就有了高考预考,第一次是考取高考的资格,争取参加正式高考,考过之后才能参加正式的高考。”

代合治顺利考进了山东师范大学地理系,上大学之后代合治才真正见识到了外面世界的丰富。“从县城坐上汽车,中途经过铁路,那是我第一次见到铁路,到了济南近郊,就感觉马路变得特别的宽。从小生活在平原,也第一次在这里见到了真正的山———学校附近的千佛山。”到了寒假,为了体验坐趟火车,代合治从济南坐到了徐州又转到了河南的民权。“那时候曹县还没火车站,民权离曹县最近,再从那儿坐汽车回家。这一趟火车坐了一整夜,跨了四个省,但因为是半价票,比我坐汽车便宜,更重要的是自己终于坐了一趟火车。”

而更让代合治高兴的是大学里的生活比在家里好得多,自己不用再为吃饭的问题担心。“那时候的师范类只有书本费,没有学费,而且每个月发十七块五毛钱的助学金,学校食堂还供应细粮。那时候并不盼着放假,因为放假回家后的生活远远比不上学校。”

在这种“优渥”的环境里,代合治也对以前从不了解的地理学产生了新的认识,获取知识、学有所成,也成了代合治新的目标与追求。

地理:事业的追求

随着学习的深入,代合治逐渐对地理这门学科有了更加全面而深度的认识,也逐渐喜欢上了地理这门专业。1985年,代合治大学毕业,被分配到曲阜师范大学地理系任教。

“1985年,曲师大地理系刚刚成立,第一年招生。第一届招了五十多个学生,全系也只有五个专业老师,其中三个是原有的老师,我和另一个是刚毕业的大学生。第一年还好,只有这一届学生,后来学生越来越多,可以说从刚毕业开始,我就直接参加到专业的教学工作中,从助教开始,没什么过渡适应期。”

大学毕业马上就教大学生,这种身份的转换让代合治愈发感觉到自己专业知识储备的不足。1988年,代合治再次选择当学生,进入东北师范大学读研究生,专攻人文地理专业。

“在学术态度方面,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在东北师范大学读研时期的导师张文奎教授。在学生眼中,张教授是一个学究式的人物:对学生要求极为苛刻,一心钻研学术不问世事。20世纪80年代学术研究还不能利用网络资源,张教授给我们上课时总是提一大摞书籍报刊,下课后留下相关学术文章所在页码。他的要求便是一星期读完这些文章,下节课谈体会。这样的要求让我在读研究生时期就养成了严谨的学术态度。在张教授门下求学,压力要大得多,但其中获得的知识和养成的习惯却是受用终身的!”代合治至今对当时老师的严格要求依然记忆犹新。

1991年,代合治完成硕士学业回到曲师大继续任教,期间曲师大地理专业完成了专升本,由地理系转为资源与规划学院,再到2008年组建为地理与旅游学院。从曲师大地理专业诞生之日起就在此任教的代合治见证了它的每一次发展,同时也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自我的进步。

2000年,代合治晋升为教授,2001年起担任地理系系主任,后又担任院长。科研、教学与院系发展,也就成了代合治心头的三件大事。

“冷板凳还是要坐的。”谈起学术科研,代合治始终对这句话深信不疑。而对于其中的辛劳,代合治欣然一笑。“既然热衷科研,就不会把科研任务当作自己的负担。主动才会有幸福感。”

一个地理学家首先还要是一个旅行家。地理学科由于其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很多理论知识常常是无法通过想象来印证的,比如独特的地貌,特殊的植被景观都要求眼见为实。代合治常常为了一个课题在野外奔走数日,期间除了要忍受身体上的辛苦,有时还会遭遇危险。一次鸡冠山地貌考察,代合治一行几人突遇大雨,被困山顶。他们只好手牵手沿崖边小路下山,稍不留神就会有滑下去的危险。想起这一经历,代合治还是心有余悸。然而正是这种勇于冒险精神使代合治的学术研究如虎添翼,也给他带来更多对美的欣赏,让他始终对地理学科保持着新奇和兴奋。“‘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的地理美景只有亲临其中才能真正体会到那番独特的味道。”

1994年至今,代合治先后完成了山东城市体系的结构、山东省区域能源工业布局与基地建设、山东省城镇化发展战略等多项研究成果,“很多情况下,研究学术与服务社会是很难统一的,但是地理研究的领域却是两者很好的结合。”

而为了增强院系的科研实力,代合治在院系内积极推行学术奖励机制。例如,系里的老师或是学生发表文章时,院系会承担论文版面费,还为其颁发奖金。面对建系较晚,学术力量薄弱,硬件条件差等各类问题,代合治带领院系取得了一系列骄人的科研成绩:仅2015年就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服务地方工作走在了全校前列。

一直以来,代合治都没有过别人钦羡的教师所享受的节假日,而是大都在工作、研究中度过。“事情多了,只有投入充分的时间、精力才能做好。”路漫漫虽其修远,长风破浪终却有时。代合治担起的不仅是科研、教育和行政管理的重任,更是一个值得期待的未来:以学者的执著创造辉煌,用孺子牛的谦虚培育英才,凭管理者的热忱开拓院系发展。

日照:不解的缘分

大学的第一个暑假,代合治曾经到秦皇岛参加地质实习,在那里,代合治第一次见到了大海,蔚蓝色的纯净与辽阔,让代合治产生了从未有过的宁静而旷远的畅想。“那时候就觉得,生活在海边,徜徉于海天之间,真是一件幸福的事。”

海滨小城日照,让代合治的这个梦想得以实现,而他也与这片美丽的海天结下了不解的缘分。

“1985年,曲师大在日照建分部,当时就两个专业,除了一个外语班,就是我们地理专业。我们是最早来日照办学的高校,曲师大地理专业也是最早从日照开始起步的。”

其后地理系搬回曲阜,代合治却并没有忘记这座美丽的城市,2011年,曲师大地理与旅游学院再次迁回日照,代合治也得以与日照再续前缘。

“再回日照,这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年我们的日照分部就在今天的日照电大附近,那时候校门前还是土路,晚上漆黑一片,现在则已经发展成繁荣的市区了。”

作为一名地理学家,特别是一名专攻人文地理的学者,代合治对日照的规划、发展有着自己深刻的见解和研究。“日照作为一座新兴的海滨城市,在城市格局的规划上做得很成功,各功能区的布局非常鲜明,在各区有侧重发展的同时能有所统一。另一方面就是日照对海岸线的保护非常好,一直以来没有进行近海开发,保证了海滨的环境,也为日照进一步发展旅游提供了广阔的余地。”

“但不可否认,日照这样一座小城市也有着发展中的不足。首先是对外交通还存在短板,特别是东西对接、连通内陆需要进一步完善。其次则是实体经济的不足,基础不够,造成日照一定程度上的有城无市。基础性建设应当是日照谋求进一步发展的着力点。”

近几年,日照旅游蓬勃发展,成为著名的海滨旅游城市。但越发展到高峰也就越难有新的突破,近年来一直以日照旅游为研究项目的代合治,从一名地理学者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与建议。“日照旅游还单纯停留在依靠自身的自然环境优势,缺少人文环境的介入,参与性、娱乐性、文化性的旅游项目太少,打造主题性的人文旅游项目是当务之急。”

莒县旅游总体规划、岚山旅游总体规划等多个日照旅游策划项目,都是近两年代合治参与研究与制定的,对于这片土地,或许代合治已经比任何一个土生土长的日照人都要熟悉。

“这是我与日照的一种缘分吧,让我能在享受日照海天的同时,为这座海滨城市作出一名地理人的贡献,实现一名地理学者的社会价值。希望这份美好的缘分能一直延续下去。”

相关文章
今日热点推荐
编辑精选
点击排行
中国甘肃在线关于我们|媒体合作|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友情链接 | 友链申请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Copyright©2006-2019中国甘肃在线(甘肃地方门户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