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艺术频道 > 书法绘画 > 国际艺术

弗兰西斯-培根 用剥落的心创作惊悚的画

时间:2015-11-20 15:54:18来源:中国甘肃在线编辑:薛应霞点击:

 

  “真正的画家不是按照事物实际存在的样子来画它们,而是根据他们对这些事物的感觉来画它们。”

  ——培根

  这世上有2个伟大的脑袋被唤作Francis Bacon。一个是文艺复兴时期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第一个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Francis Bacon。另一位弗朗西斯·培根——电影《Love Is the Devil》的主角,战后欧洲最具个人色彩、最强有力又令人不安的艺术狂人。

  弗兰西斯-培根(1909-1992)无疑是20世纪杰出的艺术大师。他对油彩的全新运用构建出这个世纪的伟大形象,他不断扭动笔刷,辅以毛纺织物、蜡笔、调色刀、喷漆等工具和材料,甚至以创造/破坏的姿态将颜料投向画布,这类充满暴力色彩的图景,却是艺术家通过丰富耐心和独特品位精心设计的。

  尽管很多人认可培根为20世纪下半叶最伟大的具象画家,那些未被其流畅笔触和丰富配色征服的人也许会给他贴上“堕落的怪物”或“20世纪灵魂暗面”之类的标签。画中常常出现扭曲的人物肖像、尖叫的教皇、歇斯底里的商人和奇形怪状的野兽。

  从众人口中我们却得以窥见,对培根的评价趋于两极:

  

  (图为《Painting 2 》,1971)

  爱戴他的人相信培根是在为人类经验中的原始、不安和恐惧作像。艺术家卢西安-弗洛伊德常年将培根的作品挂在床脚,一刻都不愿意其离开自己的视线。而赫斯特对这位心中的英雄不吝赞美之辞:“培根与戈雅同等地位。他拥有这样的勇气,进入地狱,与黑暗的物质角力。他最好的作品,会让你战栗不已。”培根最好的图像,会让赫斯特想起“在噩梦中到过的地方”。

  “培根会被社会底层的各色人等吸引,”英国艺术史学家马丁-哈里森说,“就像他自己的阴暗面,喜欢在肮脏的俱乐部游荡,酗酒、赌博和淫乱。培根热爱冒险,在艺术和生活上皆是如此。戴尔几乎没有受过教育,对艺术一无所知,但他崇拜弗兰西斯,就像一个宠物小狗——这也将他置于危险境地。”

  “比之同时代画家,培根的作品更令人吃惊,疯狂而无所顾忌。费沃说道,

  英国前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在政时,曾经对培根有过一个著名的评价:“描绘恐怖图景的可怕男人”。

  “弗兰西斯从不关心钱的问题,”巴塔赫说,“他会说,他作品的价格会在他死的时 候轰然倒塌,也许一文不值。他只为自己绘画,如果别人喜欢他的作品,那是运气。

  赫斯特说:“培根与戈雅同等地位。他拥有这样的勇气,进入地狱,与黑暗的物质角力。他最好的作品,会让你战栗不已。”培根最好的图像,会让赫斯特想起“在噩梦中到过的地方”。

  肖像画是创作的根本:

  

  (图为《Three Studies for Self-Portrait》 ,1976)

  “培根尤其喜欢画肖像,他表现“肖像”感情的歇斯底里性质,还通过流动的油画笔触,即添上瀑布流水似的屏幕来展现。

  来说,肖像画既不同于抽象艺术,也区别于模仿、类比、描写的艺术。在他看来,抽象艺术脱离不了装饰的蹩脚作用,而模仿、类比、描写艺术则被斥为插图。肖像画是培根“直接与神经系统对话”的方式,是培养直觉和对非理性的理解的路途。纵观培根的肖像画作品,可以看到,这些画前后一脉相承:没有表情,没有心理活动,表现的不是心灵状态,而是实际存在的状态。即便是描绘自己最亲密熟悉的朋友乔治-戴尔、卢西安-弗洛伊德、伊莎贝尔-罗斯索恩等人时也是如此。孤独、苦恼及精神上的无依无靠构成了肖像画的坚固底色,就像共同命运的特征,而这,也正是培根生命的底色。

  他形容自己的作品是“试图把某种情绪形象化”。正因为如此,使得一个人的孤独和苦恼成了他最喜欢表现的主题。他的画面上往往出现的是一个可怖的、痉挛的、孤寂或挣扎的肉体,一个难以名状的“食尸鬼”或是一个咆哮着的恶魔,它或坐或站在一个幽闭着的阴森的空间中,很像一个阴暗的单人牢房。这些怪诞的变了形的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强烈的痛苦和紧张的情绪震撼了西方画坛,也使培根作为揭示人类生存困境的艺术大师蜚声大西洋两岸。

  我的一生都记录在作品中:

  

  关于自己的美学意识、作品、思想,他言之甚少。培根本人一次在提及自己的作品时表示,他希望自己的画看起来就像有人刚刚经过像蜗牛留下黏液一样,留下人类存在的痕迹

  正如他自己所言,我的一生都记录在作品中一样,随着他的人生进入不同阶段,他的技术在发展,主题内容也在变换。

  1927年和1929年的巴黎之旅,成为培根走向艺术的转折点。巴黎蓬勃的艺术氛围感染了培根,而罗森博格画廊的毕加索画展让培根找到了自己要走的路。回到伦敦后,完全没有受过科班训练的培根以家具设计师的身份开启了艺术生涯。不久之后,他结识了来自澳大利亚的艺术家罗伊-德-梅斯特,后者在绘画技巧及艺术史方面对他进行了指导。梅斯特是一位虔诚的信徒,热衷于耶稣受难的场景,而无神论者培根也受其影响,画了一幅鬼魅般的《受难》(Crucifixion1933)

  (图为《Three Studies for Figures at the Base of a Crucifixion》1944)

  1944年,二次大战激战正酣。35岁的培根以其高度原创性作品震惊了艺术世界——《以受难为题的三张习作》(Three Studies for Figures at the Base of a Crucifixion1944)惊人的橙色三联画描绘了三个卑鄙、咆哮、畸形的人物,灵感来自希腊神话复仇女神三姐妹,同样也表达了介于动物和人、某个时代的噩梦和肖像之间的景象。培根解释该作品没有宗教意义,但象征着人类的残忍和邪恶。培根把这三幅习作看做自己绘画生涯的起点,其后,他开始创作一系列以受难、教皇、独裁者为主题的作品,他的大部分作品都体现了对生命本能的敏锐洞察。

  1960年代早期开始,肖像画成为培根作品的核心,他将描绘的焦点对准了自己的密友和恋人。

  1971年在巴黎举行的弗朗西斯·培根展览开幕之前,36岁的乔治·戴尔(培根的恋人)以自杀的方式离开了培根。痛苦的无以复加的培根自此逐渐远离了以前的社交圈,画风也随之转变。

  这也是他创作生涯的晚期,培根肖像中的形式变得没有那么扭曲,人脸逐渐浮现,他画面中的色彩变得逐渐黯淡、冷峻。培根不断回到自己的肖像创作中。按照他自己的说法,“所有的朋友都像飞蛾般逝去”,只剩下“自己的老脸”还可以画。


相关文章
中国甘肃在线关于我们|媒体合作|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友情链接 | 友链申请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Copyright©2006-2019中国甘肃在线(甘肃地方门户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