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频道 > 教育资讯

中国高校"试水"海外办学 专家:要保持理性态度

时间:2018-04-06 10:44:35来源:中国甘肃在线编辑:马彦程点击:

近日,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海外庆典暨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英国校区启动仪式在英国牛津郡举行。该校区是北京大学的首个海外校区,也是中国高等学府第一次以独资、独立经营、独立管理的形式走出国门开办的海外校区。专家表示,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及国际影响力逐渐提升,教育国际化成为发展新趋势。近年来,中国在高等教育国际化方面取得长足进步,走出国门、海外办学开始进入中国高校的议事日程。

走出国门引关注

根据规划,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英国校区将主要招收来自英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学生,修读为期两年的金融学、管理学、经济学硕士学位和MBA(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其中第一年在英国牛津校区学习,第二年在中国深圳校区学习。课程设置包括学科通识教育、基本理论训练,并将融入大量中国元素。比如,学生可以到中国实地学习、体验中国经济发展与工商运作,近距离观察中国改革发展和实践。

此次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英国校区的设立,引起西方媒体高度关注,BBC(英国广播公司)、《卫报》、《泰晤士报》、《金融时报》等英国当地主流媒体以及《纽约时报》、法国国际广播电台等媒体均给予关注和报道。《卫报》称,北京大学是中国顶尖大学之一,北大这一举动显示了中国正在加强和提升顶尖大学在全球的地位;《泰晤士报》的报道则以《北大在牛津建立了一个竞争对手》为标题,意指同城的牛津大学商学院正迎来一位竞争对手。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英国校区的设立,将使西方国家感到中国不再遥远。”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汇丰商学院院长海闻表示,该校区为西方国家提供了深入了解中国高等教育和经济金融发展的契机。中国高校也可以在西方国家迎来更多学子,这对加强东西方学生间的互动交流将产生积极作用和深远影响。

“120年前,中国人向英国、美国等国家学习,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所综合大学‘京师大学堂’,即北京大学前身。两个甲子后,当年的‘京师大学堂’来到英国高等教育的发源地,创办了自己的校区。”海闻表示,如今中国到英国办学,实际上反映了两个世纪以来世界的发展变化,这背后显示了中国的崛起、中华民族的崛起。

讲好故事新舞台

“按照中国纪年方法,120年就是两个甲子,意味着两个‘轮回’。站在新‘轮回’的起点上,我们不仅要庆祝北京大学历史上的辉煌,更要展望未来的前进方向。”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认为,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英国校区启动有以下重要意义:首先,这是传播中国精神的有益尝试。第二,这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崭新舞台。第三,这是深化中英教育合作的重要机遇。

近年来,一些中国高校纷纷以不同形式建立海外校区。例如,2016年,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迎来首批新生入学;2014年,同济大学在意大利弗洛伦萨设立初期以暑期课程、短学期、短期培训为主的海外校区;2011年,由苏州大学投资创办并控股的老挝苏州大学成立,举办全日制本科和研究生(硕士和博士)教育。

海闻表示,近年来,很多国外大学都到中国来办分校,随着中国经济增长、国际影响力扩大,中国大学“走出去”正当其时。与此同时,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一直坚持国际化教育道路,从教学师资到课程设置等均与国际化接轨,从某种程度上看,这也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在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到北京大学学习、在两国多地实践是那些对中国发展感兴趣的国际学生的较好选择。”海闻说。

专家表示,中国高校在发达国家建立属于自己的平台,将对中外教育交流合作等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教育国际化有助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特别是在当前全球化的背景下,很多发展问题与学术课题都具有全球性质,需要世界各国沟通参与、协商解决,既“请进来”也“走出去”,以促进交流、共同进步。

理性“出海”是关键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及国际影响力逐渐提升,中国高等教育“走出去”渐成趋势,高校“出海”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海闻认为,海外办学任重而道远,主要挑战来自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学校和政府层面。对学校来说,如果照搬现有教学和管理体制就有可能面临竞争力不足的问题,较早开展国际化教学、积累相关办学经验,有助于在“走出去”时比较顺利;对政府而言,境外留学生的认定、签证及学籍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研究和解决。

其次是人才方面。管理队伍和师资力量是中国高校“出海”的关键因素,因此,不仅要提升师资的整体水平,也要适应国外的管理体制,做到让世界一流的学生愿意来读书、让世界一流的老师愿意来工作,这样中国才能更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最后是资金方面。国外高校来华设立分校,如上海纽约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等,均在不同程度上享受到中国地方政府的优惠政策。但比较来看,中国高校“走出去”尤其是走入西方发达国家,当地政府不一定会有如此强度的支持。因此,如果采用独资经营、独立管理的境外办学模式,筹集资金是关键要素之一。

专家指出,中国高等教育“走出去”仍要保持理性态度。中国高校走出国门、设立海外校区,不能仅停留在“海外”概念上,为了“出海”而“出海”,而是要在深入分析研究海外办学运作模式与管理机制的基础上,结合本学校、本学科发展实际量力而行,真正在提升对国际学生的吸引力、促进中国内地大学更好办学、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上下功夫、做文章。(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赵鹏飞 张诗淇

相关文章
中国甘肃在线关于我们|媒体合作|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友情链接 | 友链申请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Copyright©2006-2019中国甘肃在线(甘肃地方门户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