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艺术频道 > 文学诗词 > 文学资讯

永登地名的丰富文化内涵——作者:李新海

时间:2020-02-02 22:06:29来源:中国甘肃在线编辑:赵小春点击:

永登地名的丰富文化内涵——作者:李新海

永登,县名,是甘肃省兰州市辖的三县之一,位于甘肃省中部,东邻兰州新区、皋兰县和景泰县,西靠青海省民和县 ,南接兰州市的红古区和西固区,北连天祝藏族自治县。是古丝绸之路西出河西走廊的门户,亚欧大陆的要冲。历史上,是兵家必争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特别是在元朝至清朝,境内好多处建城设防,因而留下了很多以城命名的地名。据统计,以城命名的地名多达近三十处。这在全国都是绝无仅有的。

永登县地域广阔,人口较多,是一个多民族的农业大县。主要有汉族、回族、满族、藏族、土族、东乡族等17个民族。其中汉族占全县人口的98%,其他少数民族占2%。 永登县地形特征可概括为“两河夹三山”形成黄土丘陵区和秦王川盆地。地貌上表现为石质山地与黄土丘陵交错分布。地势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与黄土高原西部过渡地带,也是祁连山支脉东延与陇西沉降盆地间交错的过渡地区。境内山峦重叠,丘陵起伏,河水纵贯。高耸入云的乌鞘岭矗立县北,黄河在县南蜿蜒流过,整地形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在3000~1600米之间。 

永登县境内绝大部分属于干旱半干旱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干旱少雨,年均降温水量为290毫米,年蒸发量达1700毫米以上。北部、西部及西南部部分山区为高山气候和二阴气候,降水较多,可达400毫米。年平均气温为5.9,年日照时数为2659小时,平均无霜期121天。

永登是有名的古老地名。由于永登特殊的地理位置,历史上绝大部分时间段为多个少数民族政权统治,历史悠久,多种民族文化交融,文化底蕴深厚。其地名,历史上也多次易改,因而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中,有名的蒙古族鲁土司政权以连城为中心,覆盖甘青两省多个县区,管辖面积达9000平方公里,长达580余年,影响深远。

据史料记载:

西汉元狩二年(前121年),汉武帝开辟河西,从此永登正式纳入西汉的版图。

元鼎二年(前115年)建令居县,辖区为今永登县北部与天祝一带。

西汉末,王莽建立新朝,将令居、允街、浩县分别改名为罕虏、修远、兴武县。

东汉时设令居、枝阳、允街、浩亹4县,归凉州刺史部金城郡辖。东汉末年,曹魏统一中国北方后,仍由金城郡辖,废枝阳县,令居、允街、浩亹3县依旧。

西晋末,凉州刺史张宜复设枝阳县,并在建兴四年(316年),分金城之令居、枝阳二县,又立永登县,合三县立广武郡。这是“永登”名称在历史上首次出现,取永远五谷丰登之意。五胡十六国的前凉、前秦、后秦、后凉、南凉、北凉先后占据。南凉秃发乌孤建都于广武。北凉沮渠蒙逊加固允街县城。

南北朝时,拓拔魏在庄浪河川设广武县属广武郡。

唐武德二年(619年),设广武县,乾元二年(759年),又改广武县为金城县,归陇右道兰州辖。

北宋初仍为广武县属兰州,为吐蕃唃厮啰统治。景德年间,为西夏占领,属西凉府,在今红城子驻有卓罗和南监军司,进行区域性统治。

元代元年(1264年),设庄浪县,归永昌路管辖。

明洪武五年(1372年),将庄浪县改为庄浪卫。明初,元宗室脱欢率部投诚,安置在连城。自明初至民国改土归流,鲁氏家族一直统治连城一带。

清代,“康熙二年改卫为所,雍正三年裁所,设平番县,隶凉州府”。并在河桥驿附近设浩分县(后改名为西大通分县)。

民国二年(1913年)归河西道,民国三年改属甘凉道,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道,归兰山行政区。民国十七年(1928年)改为永登县,由甘肃省政府直辖。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划为第一行政督察区辖。民国三十年(1941年)又划为第六行政督察区辖。

解放后,最初由甘肃省武威专区领导,1955年河西三专区合并,归张掖专区领导,不久划归定西专区。1958年12月,撤销永登县,设兰州市永登区。1961年,恢复永登县,仍属兰州市。1963年,又从兰州市划出,改归武威专区。1970年,复归兰州市至今。

从以上历史资料记载看,永登县地名自西汉至今,用过令居、罕虏、广武、金城、庄浪、平番、永登等。这些地名虽然都是统治政权命名,但大都与少数民族文化有关。如:令居,汉武帝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建令居县,有学者认为,这里过去是先令(零)羌居住的地方,因此而得名。庄浪,是元代元年(1264年),设庄浪县,庄浪是蒙古语:野牛的意思,意为着这里曾是草木茂盛,有野牛出没。平番,是清代,平定西部少数民族叛乱后,设平番县,有纪念平定叛乱之意。永登,是西晋末,凉州刺史张宜复设枝阳县,并在建兴四年(316年),分金城之令居、枝阳二县,又立永登县。这里,永登是取永远五谷丰登之意,让当地各民族团结安居乐业。广武县,是因广武郡(兰州)而得名。金城县,是因金城郡(兰州)而命名。至于罕虏,无史书记载,暂无从考证。

2019年4月5日晚于兰州雁滩

相关文章
中国甘肃在线关于我们|媒体合作|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友情链接 | 友链申请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Copyright©2006-2019中国甘肃在线(甘肃地方门户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